本報記者 林淑芳 通訊員 郭晉翔 陳榮旭
本報訊 以價格低廉聞名的印度紡織產業,正與泉州市的制造業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來自泉州檢驗檢疫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泉州檢驗檢疫局共檢驗監管出口紡織機械136批,383臺、724.36萬美元,其中出口印度紡織機械就達62批、147臺、235.5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55%、65%、60%。泉州紡機出口印度臺數已占出口總量的四成,印度成為泉州紡織機械出口的第一大市場。
集體發力印度市場
“印度市場的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當記者提出采訪時,泉州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連連感嘆。作為泉州最早開拓印度市場的紡織機械企業之一,凹凸機械正面臨著和泉州同行一起瓜分蛋糕的境況。1999年前后,該公司出口印度市場的紡織機不過寥寥幾臺,如今,這一市場份額已暴增至如今的數百臺。現在,操著艱澀難懂的印度英語的代理商,每次下單都是數十臺。
“在印度,每年對大圓紡織機的需求是2000臺左右。”泉州凹凸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管理部協理傅炳雄估計,目前在爭奪印度市場的泉州企業,至少也有100家。由于印度當地仍然以低廉的紡織品為主,因此對紡織機械的要求也極低,在凹凸高中低檔等200多個品種中,對方選用的幾乎都是低檔的大圓機。泉州同行的競爭也在于此:技術門檻較低。“在2011年的競爭初期,同行們相互壓價,有的只賺出口退稅。”傅炳雄說,經歷了2011年的調整期,該公司在印度市場才又緩過勁來。
紡織機械產業集群初現
印度市場的擴張有跡可循,來自業內的一個分析是,印度已是繼中國之后的第二大紡織品出口國。印度紡織生產商不斷引進設備,先進的、資本密集型的新型紡織產業正迅速擴張,對紡機的需求加大。以生產廉價低檔產品為主的印度紡織產業鏈,需要質優價廉的中國紡織機械。與歐洲相比,中國紡織機械質量相當,但價格僅為歐洲紡織機械的三分之一,對于印度紡織企業非常有吸引力。此外,中國紡織機械的交貨時間相對較短。印度國內紡織機械制造商的交貨時間在12個月到24個月之間,而中國制造商只需要2個月到4個月。
泉州紡織機械的優勢在于,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產業集群。據悉,泉州是國內最大的針織大圓機制造與出口基地,年出口額超過3000萬美元,形成了凹凸、卜碩、佰源等20多家品牌生產企業,其配套企業也有近百家。現泉州生產的針織大圓機占據全國市場一半以上,并占全球市場的3成以上。而其中第一季度泉州紡織機械中大園針織機已占出口紡機的95%,而出口印度的147臺幾乎都是針織大圓機。
高附加值紡織機潛力大
在與印度代理商配合的10多年間,凹凸機械大多數都是提供低檔設備。即便是公司力推的高檔紡織機,印度商人幾乎連問都不問。這也是眾多紡織機械制造商的共鳴,原因就是價格太高。“我們有一臺電腦紡織機,可以進行多彩條紡織,價格是普通大圓機的數倍,效果非常明顯。”傅炳雄說,以前有個客戶,竟然選擇購買2臺大圓機進行技術拼湊,生產低檔的“彩條衫”。然而,這一現象在近段時間突然有所改變。近期,凹凸機械相繼收到了幾個印度客商的詢價,對這些高檔電腦紡織機表現出興趣。
這一轉變,正是得益于印度紡織行業的更新換代。除了最為基礎的設備采購,泉州業內人士也爆料說,印度紡織行業,已有商人開始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對方提供廠房、資金,中國企業則提供技術,合股組建紡織機械制造企業。而在以前,即便最為簡單的紡織機,印度人都不愿自己生產,完全依靠進口。
這一新情況的出現,對泉州眾多紡織機械制造商將帶來更大的沖擊。“對我們公司而言,在未來,這些沖量的低檔紡織機將慢慢被淘汰。”傅炳雄說,市場競爭已擠壓低檔產品的利潤,目前低檔紡織機的利潤只有12%~15%,而高檔紡織機的利潤仍然有30%,而且技術門檻更高。隨著印度紡織業在未來幾年的提升,對于高附加值的紡織機械需求更大。而這塊蛋糕,則只有擁有獨立技術的企業才能分割。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