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西坪鎮蓋竹村的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茶園看到,一塊鑲刻著“紅芯歪尾鐵觀音茶保護區”字樣的綠色鐵牌十分醒目。這是蓋竹村茶農自發建設的紅芯歪尾鐵觀音茶保護區,也是我縣第一個紅芯歪尾鐵觀音茶種保護區。
紅芯歪尾鐵觀音也叫紅芽觀音、“紅芽歪尾桃”,純正的紅芯歪尾鐵觀音茶青是制作傳統安溪鐵觀音的基礎,是我縣種植最廣、產量最多的鐵觀音典型品種。近年來,我縣茶業正掀起一股回歸傳統的熱潮,安溪鐵觀音品種資源的保護,越來越受重視。
一方水土養一方茶
在我縣,不少茶農、茶商只要喝茶湯,就能辨別出該茶產自哪個鄉鎮。西坪鎮松巖村老茶農魏承再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茶站統購茶葉,不少評茶師還能分辨出茶農的鐵觀音產自哪座山頭。
為何能作出這樣神奇的判斷?除了評茶師靈敏的感官外,還與“紅芽歪尾桃”這個鐵觀音品種特征有極大關系。在我縣,安溪鐵觀音系列品種包括早觀音、紅芽觀音、白芽觀音、圓葉觀音、竹葉觀音、紅影等10種。紅芽觀音芽紫紅色,葉尖漸尖下垂,葉緣波狀略后翻,葉齒疏鈍,葉面隆起,葉肉肥厚。用它制出來的茶葉香高韻足,是制作傳統安溪鐵觀音最好的原料。因此,在近30年來我縣推廣茶葉種植中,成為產量最多、種植最廣的品種,實際也成安溪鐵觀音“代名詞”。
然而,原縣茶科所所長葉錦鳳多年研究發現,在鐵觀音系列品種中,紅芽觀音的適應性低、抗逆性最弱,容易受生長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影響。同一鄉鎮,同是紅芽觀音,產自不同山頭,口味可能就稍有差異,與它生長原始環境差異越大的地方,要生產傳統安溪鐵觀音就越難。多年在華安縣收購茶葉的茶商王致和告訴記者,“華安生產的鐵觀音90%是酸香茶,傳統正味幾乎絕跡,葉片太薄,做不成。”
據茶學專家研究,我縣勞動人民在300余年的鐵觀音茶樹栽培中,發明茶樹無性繁殖(包括壓條、茶穗扦插),使鐵觀音品種保持母本優良的經濟性狀和品種生物學特性。但生物學規律顯示,無性繁殖的品種細胞無法年輕化,較種子播種系列(亦稱有性繁殖)的品種較易于退化,同樣就無性繁殖而言,適應性較弱的品種較適應性強的品種較易于退化。
政府民間致力護種
蓋竹村紅芯鐵觀音品種保護區發起人、德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輝榮,近年來致力于安溪鐵觀音傳統工藝傳承及推廣。王輝榮說,我縣興起回歸傳統鐵觀音的熱潮,首先必須從源頭上保護好純種紅芽鐵觀音。
為了確保保護區內鐵觀音品種的純正,王輝榮從改造茶園開始,通過移除品種不純的茶樹,補種純種紅芽鐵觀音,確保茶青純正,為制作傳統安溪鐵觀音打好基礎。之后,再引導社員采用傳統制作工藝加工茶葉。“西坪是鐵觀音的發源地,地理氣候環境適合紅芽鐵觀音生長,合作社只要處理掉茶園內摻雜的其它品種,基本就能保證茶青質量。”王輝榮說。
如果說成片保護還只是從表層解決品種純正問題,近年來,我縣多次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開展安溪鐵觀音品種提純復壯工程,則是從深層次解決品種保護問題。
2011年,縣茶科所與福建農林大學專家、西坪鎮等單位聯合開展福建省主栽品種鐵觀音母樹資源普查、鑒定和論證工作。考察隊到松巖、赤水、南巖、堯山、上堯、堯陽等村莊走訪調查,對比較有代表性、品種純度較高的15個鐵觀音茶樹種植點進行掛牌保護。在保護茶樹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進行采穗扦插育苗,并在魏蔭茶業基地種植,防止品種純種資源的流失。
前不久,在第十二屆6•18院士專家項目現場簽約暨“十家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表彰儀式上,安溪鐵觀音集團院士專家工作站被授予“福建省院士專家示范工作站”。工作站負責人陳宗懋院士的“鐵觀音品種提純復壯技術”,在提升安溪茶葉品質方面,被充分肯定。
市場選擇影響提純
建設純種保護區,實施品種提純復壯工程,是有意識行為,那么,對單家獨戶的茶農來說,影響品種保護的因素又是什么?
王輝榮告訴記者,傳統安溪鐵觀音的制作,茶青重搖重發酵,葉片太薄的茶青不耐搖,會出現脫水“死菜”現象,難以做成傳統安溪鐵觀音。當前我縣茶葉市場上,除了采用傳統工藝制茶外,酸香茶、消青茶也有一定市場,追求色澤翠綠、香味鮮銳輕搖輕發酵的制茶方法,因為不必苛求茶青葉片肥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茶農對純種紅芽鐵觀音的保護意識。王輝榮認為,當傳統安溪鐵觀音在市場占主導地位時,茶農在這方面的意識自然就會增強。
城廂鎮雅興村村民許仁儀,1978年就開始繁育茶苗出售。他發現,多數茶農在采購茶苗時都會認真辨別品種是否純正,特別是茶企基地、茶葉合作社等。他說,在茶葉大擴張時期,我縣特別是外安溪,出現一小部分純粹種植茶樹、出售茶青的農戶,因為沒參與茶葉初制,沒有深切體會品種與茶葉品質密切關系,在選種保純方面相對差一些;同時,近幾年來,一些苗圃為迎合個別茶農片面追求苗株粗壯的需求,縮短育苗期,提早出圃,客觀上也讓純種紅芽鐵觀音出現退化。
縣茶科所高級工程師黃東方表示,茶苗繁育在選擇種源純正、健壯枝條的純正鐵觀音插穗的基礎上,在扦插、栽種期間仍有可能產生小部分變異現象,這些差異還會積累,不利品種純正度,影響茶葉品質,所以栽培管理仍需反復地棄雜保純、棄劣選優、多施有機肥,才能保持安溪鐵觀音茶的傳統優異品質。
黃東方建議,要借全縣興起鐵觀音回歸傳統潮流的有利時機,通過專業合作社、制茶能手帶動,以及政府部門、鄉鎮農技站、農民講師團推動等,提高茶農品種保護意識,推廣提純復壯技術應用。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