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6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結果
泉州經濟網1月12日訊 據海峽都市報報道(記者 周楊寧 戴江海)2014至2016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選結果出爐,福建省18個地區入選(見表格),漳州市薌城區、漳浦縣,分別以薌劇、剪紙項目進入榜單。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是國家文化部于1987年設立的一個文化品牌項目,旨在推動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在這次評選的上一周期,薌城區和漳浦縣就分別以薌劇、燈謎和剪紙獲得2011至2013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去年,漳州薌劇發展又上了一個臺階。薌劇《保嬰記》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并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漳浦剪紙也在非遺傳承人的努力下,不斷走向市場。此次落選的燈謎,又面臨著怎樣的發展瓶頸?
薌劇:推陳出新,挖掘精品培養新人
薌劇,也叫歌仔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全國360多個劇種中唯一形成于海峽兩岸并為兩岸人民共同喜愛的地方劇種。
隨著時代的發展,曾經在村口、社區隨處可見的薌劇表演,和大多數地方傳統劇種一樣,面臨著上座率不高、缺乏名人精品、粉絲老化等問題。
去年9月,薌劇憑借《保嬰記》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從1996年首次搬上舞臺至今,《保嬰記》歷經了18個年頭的打磨雕琢。經過精心重排,以及演員傾情演繹,在舞臺美術設計、燈光設計和服裝設計等方面精益求精,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
除了在劇本上打磨之外,薌劇不斷“走出去”,多次到臺灣、東南亞等地區交流演出,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多部作品獲國內重要獎項。與此同時,漳州也涌現出不少年輕的薌劇表演藝術家。
漳州市薌劇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傳承和弘揚薌劇這一文化遺產,擔子還很重。除了要繼續創作好作品,不斷開拓演出市場外,最重要的,還要培養更多的新人,才能把這項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