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辦老人學校 捐茶園建小學
曾仁山獲評泉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
曾仁山老人致力于辦好老人學校
核心提示
安溪虎邱鎮(zhèn)雙格村距離鎮(zhèn)政府11.1公里,山路蜿蜒。村里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居多。沒有兒女陪伴,老人們生活雖然簡單卻不單調(diào)。每月農(nóng)歷初二和十六,村里的老人學校就擠滿了人,大家互相學習,共同娛樂,豐富了業(yè)余生活。
這一切改變得益于雙格村老人協(xié)會會長曾仁山,他積極促進老人學校的建造,并堅持16年為村里老人講課。近日,曾仁山獲評泉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
□記者 黃楓 實習生 鄭夢茹 文/圖
退休老人心系留守老人
近日,記者來到雙格村老人學校。一進教室,就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課桌椅,墻上掛著一塊黑板和一臺液晶電視。在教室另一側,掛著幾排獎牌,獎牌下是一本本記錄學員上課情況的登記表。
82歲的曾仁山老人正在備課。他穿著一身深藍色中山裝,腳下是一雙布鞋。據(jù)介紹,他退休前在安溪縣政府工作。1991年,村里成立了老人協(xié)會,他被選為會長,從此一直從事老人會工作。村里年輕人大都外出打拼,家里只有老人照看,留守老人的問題一直牽掛在曾仁山心中。
做椅子供老人使用
“我們村里很多老人沒讀過書,要讓老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依、老有所樂’,必須重視老人的學習。”曾仁山說,看著村里的情況,他萌生創(chuàng)辦老人學校的想法。他和幾個村干部一同討論,于1999年創(chuàng)辦了老人學校,他出任校長,兼任老師。
老人學校剛剛成立時,物資師資都缺乏,連張椅子都沒有。曾仁山從家中找出一些木材,動手加工成長板凳供老人使用。當時整個學校包括他在內(nèi)只有2位老師,為了解決師資問題,他時常請保健醫(yī)生來學校講課。學校沒有教材,他每年都要自己掏錢訂閱《福建老年報》、《泉州晚報》等。
剛開始,前來學校上課的老人不多,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曾仁山每次都會為來上課的學員做記錄。年出勤達到80次以上的學員,他自己出資買一些獎狀、紙、筆作為獎勵。有些村民無法每次都來,為了讓這些村民課后也能學習,他把每個月上課的重點記下來,貼在教室一角,16年從未間斷,一沓厚厚的宣紙粘在墻上,不知換了多少次。
捐出茶園建小學
在曾仁山的帶領下,老人學校越辦越好,村里的老人學習熱情高漲。雙格村村民多以種植茶葉為生,唱山歌是采茶時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學員高添丁就是唱山歌的能手。了解他的才能后,曾仁山請他擔任音樂課的老師。新開的音樂課很受歡迎,參加合唱比賽均獲得了良好名次。
曾仁山不僅在學習上關心老人,在生活上也十分關注。村里許多老人有高血壓,他買了一個血壓器,每個月上課帶來給老人家量血壓,遇到老人血壓偏高,就叮囑對方要注意飲食健康。村里鄭添機老人的眼睛得了白內(nèi)障,幾近失明,曾仁山知道后,立即聯(lián)系縣人民醫(yī)院治療,使老人重見光明。在村里,像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曾仁山還熱衷村里其他建設事業(yè)。2011年,村里的雙格小學要修建,經(jīng)費不足,他主動捐資,還動員兩個兒子捐資。自家一塊80平方米、每年可以產(chǎn)茶100多斤的茶地,剛好在學校的新校址上,曾仁山主動捐了出去。有關方面要補償他,都被他拒絕了。“小學建好后,我被邀請去學校給學生講課,我覺得很開心。”曾仁山說。
提起曾仁山,村民個個都豎起大拇指,“曾老一輩子都在干實事,為我們村里做了貢獻,是個好人。”
1、本網(wǎng)站所登載之內(nèi)容,不論原創(chuàng)或轉(zhuǎn)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
2、本網(wǎng)原創(chuàng)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zhuǎn)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