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
引種近百個臺灣名優園藝作物品種
核心提示 日前,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我市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報告。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整合各級現代農業專項扶持資金,充分發揮杠桿作用,大力推動以設施農業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本報記者 陳林森
558家農企入駐農創園
我市利用專項資金推進省級農民創業園(示范基地)建設,拉動投資和示范帶動作用明顯。2014年,省級農民創業園(示范基地)已建成48個項目,完成投資6.4616億元,分別完成省級年度計劃的240%、107.69%;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已建成6個項目,完成投資0.5781億元,分別完成省級年度計劃的600%、116%;安溪縣還獲批國際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市已有558家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入駐省級農民創業園(示范基地)投資創業。如安溪茶葉集中加工區已入駐茶企72家,2014年實現產值約18億元,比增20%。
208個設施農業項目建成
2014年設施蔬果、設施畜禽、設施食用菌建成80個項目,設施林業、設施花卉完成113個項目,設施漁業完成項目建設15個。蔬果方面,新建設施農業1.93萬畝,據測算,全市設施蔬菜增產2.74萬噸,增加產值1.42億元;畜禽方面,帶動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361個,基本配有糞污清理設備、生化處理設備、固液分離機、沼氣設備、沉淀池等;食用菌方面,建設食用菌工廠化項目8個,帶動工廠化食用菌增加產量6480噸,年增加產值5184萬元;林業方面,全年新增林下種植面積2000畝,累計達140萬畝,產值達19億元,農戶年均增收超5000元;花卉方面,近兩年盆栽花卉或藥用花卉年生產能力增加260多萬盆(株),設施花卉產值年增1.3億元,銷售額年增加4000萬元,新增就業660多人次;漁業方面,2014年新建和擴改建工廠化養殖池48600平方米,開展標準化池塘改造500畝,新建高位土池50畝,促進產量提高20%以上。
大力推廣 新品種和配方肥
我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初具規模,迄今為止已引入臺灣名優園藝作物39類90多個品種。新品種和配方肥獲得大力推廣,糧食生產科技支撐能力和農機化作業進一步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在農產品流通上的運用效果顯著,我市依托“世紀之村”網絡平臺在全市范圍內建立了1萬多個12316農村信息點,為農民提供更高效、便捷、優質的信息服務;全市農村電商增長迅速,泉州淘寶村從2013年的1個發展到2014年的17個,總數位居全國各城市第二位。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