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笠,是一種遮陽避雨的用具。黃斗笠與惠安女的花頭巾、寬筒褲組合在一起,構就惠女服飾獨特的藝術魅力。惠安縣有這么一位老人,從12歲開始就手編黃斗笠,迄今已整整54年。他盼望著后繼有人,來傳承這門傳統手藝,讓惠女傳統服飾不會失傳。
這位家住惠安凈峰鎮的老人叫王漢坤,今年66歲。由于當年家境貧窮,他從12歲起就跟著師傅學藝,學習編織斗笠。
走進王師傅的家中,記者看到,房間里掛著許多黃斗笠,幾位當地婦女帶著孩子正和王漢坤學做黃斗笠。王師傅一邊編織斗笠,一邊與記者聊起來。細長柔軟的竹篾、竹絲,在他布滿繭子的雙手間不時跳躍著,很快,10多根竹篾就編好一個斗笠的框架。
“我對竹編很有興趣,從12歲開始做斗笠,直到66歲,如今已經54年了。”王師傅說,惠女服飾的斗笠是純手工制成的,由竹篾、紐扣等配飾及油漆等幾部分組成。制作斗笠最難之處在于既要漂亮,又要符合頭型、戴得舒適,所以每一個工序都要很用心。“斗笠得大小合適,這樣戴在頭上才舒服,也不會被風吹走。”
王師傅介紹說,做斗笠首先要挑選節少的竹子,竹子要用刀破成近1米的小段。接下來用手撕竹篾,一截竹子他可以連撕成18根竹篾,而且中間不會斷掉,每一根竹篾的長度、厚度都非常均勻。
由于這些扁絲狀的竹篾長度、厚寬都非常接近,如果不是現場看到,記者很難相信這是出自手工而非機械制成。在編織完斗笠的外形后,還要別上紐扣等配飾,最后的工序是上漆。王師傅說:“制作一頂斗笠,不包括上漆后的晾曬,往往要花上一天的時間。”
□記者 張文璟 通訊員 楊金水 戴儀聰 文/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