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釋疑
與城區常住人口有關 不必介懷
昨日,帶著這份分類表格,記者請教了市住建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請他們談談經濟總量在省內一馬當先的泉州為何與平潭、長樂等一起被歸為省三類城市。
●問題一:常住人口數據從何來?
“這個分類標準是按照規劃期末的城區常住人口來劃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指著表格中四類城市對應欄目出現的“晉江”二字,以及五類城市中的“石獅”、“惠安”、“泉港”等字眼,“而且很明顯,在這個分類中‘泉州’的概念是指中心城區。”
說到這,就要提到2010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根據這份規劃,到2030年,泉州中心城區人口約280萬人,也符合三類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規劃期末城區常住人口標準。
●問題二:“一類”是否等于“一線”?
“‘一類’與‘一線’概念不同,大家不必糾結。”看到網友@愛唱歌的小牙醫的評論,業內小伙伴們忍不住想點個贊。
“首先大家別混淆了概念,這兩者是不同的。”一位業內小伙伴小黃解釋,大家習慣提起的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概念,其實并沒有一個較官方的說法。
記者了解到,關于幾線城市的劃分標準,有中國社科院在2015年發布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以城市的綜合競爭力為劃分標準,也有以房地產行業的發軔地區和最發達的城市為標準,眾說紛紜,目前多出現在房地產行業的信息中。
●問題三:城市分類依據是什么?
大家議論紛紛的這份表格,是在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基礎上進行。根據調整后的新標準,按照城區的常住人口數量,將城市分為五類七檔。其中,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又進一步劃分為Ⅰ型大城市和Ⅱ型大城市。泉州則屬于Ⅱ型大城市。
基于此,為方便省內各類城市采用不同的規劃控制指標,又根據實際情況,從而將省內城市劃分為六大類。
“如此一來,按規劃期末的城區常住人口劃分,主要是與人口有關,大家不必介懷了。”
●結論:
根據規劃 泉州確實是三類
“網友們會質疑,是沒有理解清楚這個表格的劃分標準。”泉州一中地理老師陳華彪解釋,表格中涉及的人口數量與城市的總體規劃方案有關,泉州與福州、廈門的規劃方案并不相同,“泉州市的總人口是全省排第一沒錯,但是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并沒有那么多。”
根據《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包括市轄區、晉江、南安、惠安、臺商區等部分街道和城鎮,確定為未來的泉州中心城區規劃建設用地范圍。然而,“這里的‘人口’,以非農業人口為主。”陳華彪老師分析稱,泉州人口發展并不平衡,中心城區周邊的地區未來城市化水平仍然不足,城區外擴需因地制宜,“到規劃末期,中心城區的人口加起來也不足省二類城市的標準。”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