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有關這一數量龐大的危險化學品的信息一浮出水面,立即牽動起各方神經。“現在基本可以確定,氰化納的數量在700噸左右。”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17日披露。氰化鈉是什么?該怎么處理?遇到降雨會變成“毒雨”嗎?
一問:氰化鈉呈什么形態?
曲睿晶:氰化鈉有液體和固體兩種形態,由于經濟和包裝的原因,目前基本是固體氰化鈉。
二問:爆炸會使氰化鈉的形態發生改變嗎?
曲睿晶:不會,爆炸沖擊波只會將氰化鈉包裝部分掀開,少部分散落在沖擊波所能波及的范圍之內。形態依然是固體,部分體積會縮小。
三問:氰化鈉在什么情況下是危險的?
曲睿晶:氰化鈉只有遇到足夠多的水才危險,氰化鈉遇水可能產生氰化氫等高毒性氣體。在30攝氏度的溫度下,1千克水可以溶解0.4千克左右固體氰化鈉。
四問:氰化氫進入大氣后,人體會有什么樣的感覺?
曲睿晶:人體不接觸就沒有感覺,目前輕微超標這個量,只會感覺到有些嗆人。
五問:氰化鈉會不會直接揮發到空氣中?
曲睿晶:不會,除非包裝破損并遇到足夠多的水。
六問:為什么現場曾監測出氰化物略有超標?如何處置?
曲睿晶:目前看,氰化鈉可能少量隨消防水流入污水處理池,因此查出氰化物略微超標。現在專業人員準備將可能含有氰化鈉的土壤也挖出來回收,徹底尋查處理,確保沒有遺漏。下一步的重點是要對氰化鈉的散落地區噴灑雙氧水,消除遺漏的污染源。對氰化鈉進行消除處理,需要用對其具有強氧化性的雙氧水中和。
七問:若氰化鈉確實遇水,如何對其污染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對于進入空氣的氰化氫,如何消解?
曲睿晶:液體氫氰酸也要用雙氧水或硫代硫酸鈉中和,氣體靠空氣中的水吸附后沉降,同氫氰酸處理方法。
八問:700噸的氰化鈉一般會用在何處?
曲睿晶:現在氰化鈉主要用于選礦等方面。
九問:氰化鈉的運輸、儲存通常有什么條件限制?
曲睿晶:氰化鈉應在嚴格密閉條件下運輸儲存,避免高溫高壓,避免與液體接觸。
十問:若人體不得已暴露在氰化物超標的空氣中,應該如何防護?
曲睿晶:空氣中氰化物超標時,人們應避免裸露皮膚直接接觸,無防護服和防毒面具時,用濕毛巾捂緊面部器官,躲避至空氣流通清新之處。(記者崔靜)
@好大的風:
氰化鈉(NaCN)是一種劇毒物質,但在常態下是一種固態晶狀體或粉末,不揮發、不易燃、不易爆。但是,氰化鈉易溶于水,并且會產生強烈的水解反應生成另一種劇毒物質氰化氫。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氰化鈉可以使細胞窒息、組織缺氧,致人死亡。具體原理是,氰化鈉進入人體后,會釋放氰根(CN-),氰根與鐵離子的結合能力更強,因而阻斷細胞正常的氧化過程,導致細胞窒息、組織缺氧。形象地說,如果呼吸吸入氰化鈉固體,攝入0.1—0.3克米粒大小即可致死??诜蛭氪罅扛邼舛葰淝杷峥闪⒓粗潞粑?、心臟驟停。而非猝死的中毒患者,早期也會出現乏力、頭昏、頭痛、惡心、胸悶、呼吸困難、心慌、意識障礙等表現。
@寞綺: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美國CDC劃出的最大警戒線是:全方向390米,白天下風1.3千米,晚上下風4.9千米。針對火災則是全方向800米。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穿防毒服,戴橡膠手套。穿上適當的防護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當小量泄漏時,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覆蓋泄漏物,然后用塑料布覆蓋,減少飛揚、避免雨淋。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泄漏物,至于干凈、干燥、蓋子較松的容器中,將容器移離泄漏區。
而氰化鈉也可以用強氧化劑比如雙氧水、次氯酸鈉等中和。與雙氧水中和可產生碳酸氫鈉和氨氣,前者是生活中常見的小蘇打,后者易溶于水。
@24der:
氰化鈉是弱酸鹽,非常容易水解,[/strong]在低溫下就能與水反應放出HCN。然而它不可能形成毒雨,它在環境中很容易自然降解,還沒等下雨下下來,就基本上被氧化了。另外,燃爆現場畢竟是富氧環境,且含有很多碳顆粒的介質,在這種條件下,HCN是很容易進一步水解成甲酸銨鹽的。一般來說,這種水解是隨溫度升高而反應更徹底的,60攝氏度以上這種水解是很明顯的。
@王地黃:
氰化鈉本身為固體,通過空氣擴散的可能性不大。與酸反應形成易揮發氫氰酸,而氫氰酸仍可與次氯化鈉、氯化鐵等發生反應,大規模擴散的可能性不大。
@寞綺:
普通市民應對氰化物危害的唯一辦法就是遠離。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在災害發生后,應注意避免攝入災害區安全性未知的水源。
一旦皮膚接觸到氰化物,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沖洗,然后就醫;
若眼睛不慎接觸,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然后就醫;
吸入了氰化物的話,應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應當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并及時就醫。
如果食入,就要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并就醫。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