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洪再雙出生于南安市英都鎮霞溪村的一戶普通農民家中,年幼喪父,邊上學邊打工。自小堅強的他在外摸爬滾打20多載,事業頗有成就,然而,他心系家鄉,10年前響應號召,毅然放棄年收入千萬元的生意返鄉創業。自2011年擔任霞溪村黨委書記,他和村委一班人科學規劃,讓霞溪村變得更加美麗。如今,霞溪村更是從一個貧窮山村發展成中國水暖之都的閥門基地。
□泉州網-泉州晚報 記者 張曉明 文/圖
人物名片
市第三屆基層“最美人物”評選活動 “最美村官”提名獎
姓名:洪再雙
年齡:53歲
籍貫:福建南安
職業:南安市英都鎮霞溪村黨委書記
返鄉創業 引鳳歸巢
在外經商20載,每年春節前后“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于故鄉,洪再雙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感覺自己像一個過客。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位于霞溪村的恒坂閥門基地首期占地2000多畝,作為國內最大的閥門基地雛形漸顯。這里原是一片荒山野嶺,能有今天的模樣,與洪再雙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十幾歲就外出闖蕩,成為南安在外的閥門銷售大軍中的一員。幾十年拼搏下來,面對新經濟形勢,他開始尋求返鄉投資的機會。
2006年,洪再雙聯合幾位異地泉商創立了英特凱閥門有限公司,并為建立恒坂閥門基地積極奔走,呼吁異地泉商進駐閥門基地。為完善基地配套,英特凱閥門有限公司還在基地內建設了英都閥門展示中心,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泵閥展示中心。在閥門基地的啟動、建設上,洪再雙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說,閩南人都有濃重的歸鄉情結,“等到在外面的事業有成之后,異地泉商回歸是水到渠成的事。”
護溪十年 家園變美
沿著霞溪村內的英溪河段行走,河段十分寬闊,水質也比上下游要好不少,時不時可見村民在河里嬉戲。說起這喜人的變化,村民們不約而同提到一個人:洪再雙。2006年,洪再雙回本土創業并當選泉州市人大代表。讓他痛心的是,家門口的母親河完全變了樣。此外,霞溪村是整個英都鎮地勢最低的村莊,一下大雨村居容易被淹。從那年起,每年兩會他都提出治理英溪的建議。多年反映未見效果,2009年7月,當選霞溪村村支書的他決定自行整治霞溪村河段,“先做個樣品出來讓大家瞧瞧。”
沒有整治資金,他就發動本村鄉賢捐資。2009年9月,霞溪村河道整治正式啟動。洪再雙的努力,泉州市政府和南安市政府看在眼里。2011年,英溪河道整治規劃正式立項,按照“一張圖紙、分段整治”的原則進行徹底的整治。
心系群眾 不求回報
英都鎮霞溪村管轄32個村民組,人口9450人,“讓村民的生活好起來”一直是洪再雙的目標。他始終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頭,要求每名村干部都要掛鉤聯系企業、困難戶、計生戶、困難黨員等特殊群體,經常走訪群眾。他說,“這樣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做出的決策才能符合民心。”
如今,具有現代化氣息的英都閥門展示商業城拔地而起,亮著路燈的水泥路直插云霄通達烏墩嶺。霞溪村被評為“福建省生態村”“泉州市美麗鄉村”。洪再雙從一個年收入千萬的老板轉變成領著千元工資的農村干部,有人笑他好好的老板不做,甘愿做“公仆”,他只是笑著說:“我當這個村支書,不是為了掙錢,更不是想要什么榮譽,而是實實在在想為大家做些事,帶領鄉親們致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