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邊檢站2015年共驗放出入境人員721851人次,比照2006年業務量增長了24倍。”去年以來,泉州城市對外吸引力顯著上升,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海港碼頭與晉江國際機場人員進出數量呈激增的攀升態勢。而駐守于此的泉州邊防檢查站官兵,秉承“敢拼會贏”的精神,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大局,不斷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打造了一張金光閃閃的東亞文化之都“邊檢名片”。
□本報記者 呂斯達 劉倩 通訊員 楊銘
791萬僑胞 “快進出”
2015年12月22日當天,搭乘泰國甲米至泉州航班的林女士在泉州晉江國際機場的邊檢自助查驗通道刷卡入境,從刷卡到入境,全程用時不到5秒。至此,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國際航線達到8條,每周出入境航班達128架次。
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在外華人華僑有791萬人,其中90%主要僑居在東南亞等“海絲”沿線國家。去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和泉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稱號,我市對外吸引力顯著上升,最明顯的體現就是海港碼頭與晉江國際機場人員和貨物進出量呈雙激增的攀升態勢。據統計,泉州邊檢站去年共驗放出入境人員721851人次,分別比2013年和2014年同期增長43%和18%,比照2006年業務量更是增長了24倍,然而與之不相稱的卻是警力同比增加不到60人,警力有限與業務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
對此,泉州邊檢站立足本單位海空港、交旅檢復合的業務特點,提出“一分站兩中心”的構架重組和“實戰型勤務指揮中心”的勤務機制改革,即建立泉州晉江機場分站和石井、石湖兩個海港區域執勤中心,再將80%以上的警力下沉一線,實行上崗、備勤、休息三班輪崗的“拆科化組”勤務輪換模式,保證空、海港外貿業務在服務響應速度上與“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出入境現狀相匹配。
12萬臺胞“回家路”
2015年12月19日,泉州邊檢站石井區域執勤中心檢查員周小紅像往常一樣為旅客辦理出境通關手續。
“下一位,您好!”在接過臺胞的證件后,周小紅快速翻看了證件,核查無誤并辦完手續后,她將證件遞還給旅客。她并不知道,在這一接一遞間,泉金航線2015年的第12萬位臺胞悄然誕生。
2006年6月8日,泉金航線正式開航,這是繼廈門—金門、馬尾—馬祖航線之后,海峽兩岸間的第三條客運直航線路。這段14海里的路程,是半個多世紀以來牽連泉臺兩地群眾的夢想,如今成為50分鐘的現實。
從開航時的每年2萬人次的出入境旅客到2015年的12萬人次;從每天2個航班到8個航班……這條承接兩岸人民回家夢想的航線,注入了邊檢官兵們對于幫人回家樸素的情感認同,愈發溫馨與和諧。
3D仿真連接“新世界”
“用時3分鐘,恭喜你,過關了!”去年12月1日,在船舶模擬查驗過程中,檢查員陳舒雯以優異成績通關。通過3D仿真系統設置,檢查員的學習從字面上憑空想像跨越到可見可感的模擬情景,在查船過程中,陳舒雯身臨其境,從船員生活區到工作區,每扇門在他的指揮下依次打開,視角任意切換,不放過船上的任何一個角落。
泉州港口岸邊檢業務量逐年增大,對檢查員業務素質提出挑戰。對此,該站著眼公安部邊防局,結合業務量快速增長的特點,推進勤務模式創新,斥資150余萬元建設多媒體培訓室,建成全省唯一一個海港業務與空港業務兼容的模擬學習平臺,有效滿足檢查員的日常培訓及授課、考核需求,提升檢查員的實戰、實操業務水平。
與此同時,邊檢站以警務微博為平臺,搭建起與旅客服務的“3分鐘交流圈”。市民欣喜地發現,在泉州邊檢站的服務微博上也有了關于辦理使用電子通行證的相關提示,而且通過微博鏈接到官方網站就能獲取通關流程指引、邊檢政策法規等豐富全面的信息,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