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壯大文化支柱產業。如何發展文化產業也成為今年我市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
2015年,泉州文化產業發展亮點紛呈。在年終歲首之際,記者采訪了市文廣新局黨組副書記、系統黨委書記莊燦霞,盤點過去一年泉州文化產業發展亮點,為我市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借鑒。
□通訊員 許伯毅 記者 陳智勇 實習生 林詩銣
呼應“創新泉州”培養文創人才
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共泉州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提出,要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建設創新泉州首當其沖。泉州市文廣新局多年來呼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通過創新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過去一年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推動創新型文創人才建設,取得可喜的成果。
過去一年,成功舉辦了第二期清華大學泉州文化產業人才研修班,吸引了全市40余家文化創意企業總裁參加了研修,走進清華大學感受國家一流教授為大家量身定制的精選課程。這些研修班學員幾乎涵蓋了泉州十大文化產業的各個領域,他們勤學好問的精神打動了清華教授,表揚這期研修班學員是該校所辦繼續教育班級中最活躍,也是最有創意的一期。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安溪縣桃源有機茶場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健仁通過研修班,將國家頂級教授的智慧結合到有機茶開發推廣中,日前茶產業的首個“中國農業科技小院”成功落戶汪健仁創辦的品雅有機茶基地,吸引10位國家級專家入駐,助力安溪有機茶發展。
為增進泉臺文化創意的交流與合作,促使我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去年7月份,市文廣新局聯合泉臺民間交流協會、泉州市創意產業協會,邀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應邀作了專題講座,吸引了全市近200家文創企業到會聽取講座,讓泉州文化創意企業了解和借鑒臺灣工藝創新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
在破解工藝美術業人才難題,市文廣新局積極推動校企合作,促成泉州藝術學校與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黃泉福的九龍公司合作辦班,通過不斷探索推進,一方面解決后備人才短缺問題,另一方面使“非遺”生產性保護得以實現。
讓專業人做專業事情。莊燦霞表示,今后市文廣新局還會更加積極主動地介入,以全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和文創企業為抓手,加大力氣培訓、培養全市文創人才。
第八屆文博會泉州榮獲最高獎
在去年10月30日-11月2日舉行的第八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上,泉州參展團受到兩岸客商的高度關注,也得到文化部和省領導的肯定,成為最具人氣的展區之一。此外,泉州還榮獲優秀組織獎(最高獎)及最佳展覽展示獎入圍獎。
本屆文博會,泉州63家文創企業參展,展位多達164個,創歷屆之最,也成為本屆文博會除廈門外參展展位最多的地市。在文博會期間共簽約文化產業項目20個,總金額達110多億元,同時,征集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31個,金額達168.69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工藝美術大師共有98件文創作品入圍兩岸工藝最高獎——“中華工藝精品獎”,其中榮獲金獎5件、銀獎11件、銅獎25件,最佳傳承獎5件、最佳創意獎6件、最佳技藝獎2件。同時還有29件作品榮獲中華工藝優秀作品獎,其中金獎7件。據悉,這是泉州連續第四年獲得最高獎,獲獎作品均為全省最多。
我市多方合力已經積累了參展文博會的經驗,借助這個平臺讓我市文創產業開拓市場,拓寬視野。
125家示范基地引領文化產業發展
2015年12月3日,泉州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經驗交流會暨第五批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授牌活動舉行,泉州新增24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至此我市共有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25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16家。其中,有三家入圍第九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候選企業。
莊燦霞表示,隨著全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隊伍的不斷壯大,我市的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必將快速提升。
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領SHOW天地是我市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典范,去年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來泉作專題調研時,充分肯定了領SHOW天地發展模式。領SHOW天地是“舊廠房開辟新天地”,現有300多家以文化創意、廣告和電子商務為主的企業入駐,成為產值超10億元的園區,其中有上市企業,也有全國十佳設計企業,吸引了近6000名年輕創意人才在此創業就業,追逐自己的夢想。
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皇品微電影成立短短3年內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全國首家登陸“新三板”的微電影公司,拍攝的微電影頻頻在各大微電影節中得大獎。面對未來的發展,該公司董事長黃燦明說:“皇品微電影未來的發展主要是兩個方向,第一個就是品牌服務,打造國內微電影商業定制的第一品牌;另外一個方向,就是要做整個微電影的產業鏈,從微電影的拍攝到宣傳推廣、發行以及微電影的延伸產業。”
泉州提線木偶戲早已名揚海內外,泉州市木偶劇團作為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過去一年頻頻亮相海內外文化交流舞臺,展示泉州文化的魅力。就在2015年最后一個星期,泉州提線木偶戲相繼亮相北京衛視《傳承者》和天津衛視《群英會》,精彩的表演藝術令陳道明、侯佩岑、范明、王紀言等大咖紛紛點贊。
融入“一帶一路” 重振“海絲”雄風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在宋元時期曾為“東方第一大港”,那時候泉州就是中國的“自貿區”,陶瓷、茶葉、絲綢、香料等源源不絕地運往世界各地。
千年厚積,這些商品現如今已發展成為泉州縣域經濟的“拳頭產品”,讓刺桐古港站在時代新起點上率先起航。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大幕全面展開,泉州工藝美術大師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創作一系列高水準的“海絲文化”主題藝術作品,推動泉州文化“走出去”。2015年,泉州規模以上工藝美術企業生產總值達552.9億元,增長6.8%。
去年上半年,福建文化寶島行啟動,黃泉福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重要一員,在臺灣向廣大同胞展示福建雕刻藝術的魅力,受到星云大師等臺灣知名人士的好評。他還表態創作捐獻一尊大型彌勒坐像,作為兩岸文化同宗同緣的見證。近年來,黃泉福創作的《共和國傳人》、《枕戈待旦》和《護法神》等精品,廣受矚目。
去年7月26日,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與德化縣政府在廈門簽訂了《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與世界瓷都·德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攜手共建“空中新絲路”。
“發展文化產業,要有創新精神,還要有國際視野,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中,做強做大文創企業。”莊燦霞說,作為職能部門有責任和義務做好服務讓泉州更多的文創產品走出國門,重振“海絲”雄風。
一批簽約項目帶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去年文博會上,由福建玉川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泉港區政府簽訂的福建泉州海博文明旅游城,總投資約50億元。該項目前期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在泉港區峰尾鎮等地投資建設文化展示中心、文化休閑街、創意商居等,帶動泉州文創產業發展。
現在已經有不少文博會簽約項目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星期YI服飾創意博覽園”已經運營一年多了,一個集服飾創意空間、藝術廣場、時尚街區、商務辦公等于一體的大型服飾創意綜合體逐步建成;泉州門里博物館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開放以后,成為市民和游客深度了解文物博物的平臺,開創了泉州民營博物館的先河;福建省沉瑜香業發展有限公司最近連續亮相文博會均有收獲,不僅簽訂大額訂單,還學習到先進的理念促進企業的發展,去年底天然草本植物燃香制備方法在第二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榮獲“發明創業獎·項目獎”金獎。
在文博會上,泉州新門街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盧思立藝術館成功簽約,在泉州新門街設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盧思立專題展館。盧思立的主要代表作品將在這里集中展示,預計春節前夕可以對外開放,讓海內外游客充分感受泉州雕刻藝術的魅力。
“文創項目每年簽約一批、落地一批,已經成為泉州文化產業項目帶動的抓手。”莊燦霞說,過去三年,泉州通過海峽兩岸文博會簽約項目金額一路走高,分別為30億元、42億元和110億元,三年間共簽約超過180億元文創項目。這些簽約項目代表性強,可望帶動數百億元的產值,具有很強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動文創產業升級,增加文化產業產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同時引領綠色低碳的理念變為現實的生活方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