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務爆炸式增長,專業培訓要跟上,我們今天就要趕往上海,春節上班后已經派了一批人過去參加培訓。”昨日,泉州天地匯供應鏈管理公司總經理鄭體忠直言:在物流行業摸爬滾打二十年,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忙。
這位全省首個第四方物流平臺操盤手的忙碌,透過一組可觀的業績數字可窺一斑:2015年天地匯平臺交易物流運費突破30億元,業績比上一年翻一番。
對于素有泉州“南大門”之稱的南安市官橋鎮來說,隨著天地匯公路港的落地生根、發芽壯大,意味著這個八閩揚名的古牛墟正迎來新牛市:海西物流名鎮加速成型。
□本報記者 邱和軍 通訊員 卓江生
一個物流園區改變一方產業格局
官橋牛墟已有百年歷史,以耕牛交易量大、經營時間長而聞名,在福建省乃至全國都擁有很高的知名度。1978年官橋牛墟被列為全國商品牛基地之一。
2014年3月,天地匯公路港落戶官橋鎮,讓這個素來以交易聞名的鄉鎮,再現“南來北往”盛況。短短一年半時間,信息交易服務中心、智能停車場管理中心、三產配套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交付使用,一輛輛大型卡車駛進來,又從這里駛出去,每天2萬多噸貨物經由此地奔向全國各地,這里正成為閩南名副其實的物流信息中心。
“泉州天地匯公路港是天地匯模式在全國落地的首個綜合試點園區項目。”鄭體忠介紹,天地匯作為專業第四方物流平臺,結合物聯網和車聯網技術,通過線下實體平臺與線上信息化平臺、移動互聯網平臺的結合,整合平臺所積聚的物流資源與服務,有效提升車貨匹配效率和干線運輸效率,實現多方共贏。
之所以選擇官橋,是因為官橋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中國糧食城本身具備一定的物流園區運作基礎,這里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輻射周邊多個體量巨大的產業。”南安市現代物流與供應鏈協會副秘書長褚少甫介紹,據統計,南安全社會年貨運量總計近3000萬噸,很多南安企業都選擇走內部物流,以及與其他地區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這塊大蛋糕大多被外地物流企業“吃”掉。
新物流園區落地,加速改變區域物流格局。“目前擁有5萬多輛卡車司機會員,物流企業會員300多家,服務上游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等貨主5000多家。”鄭體忠告訴記者,泉州天地匯公路港2015年完成物流運費交易額30億元,直接或間接增加就業達3000人。
一個項目孕育一個新增長點
對一個區域而言,往往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在官橋鎮黨委書記傅漳龍看來,項目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和“牛鼻子”,誰扭住項目“牛鼻子”,誰就贏得發展主動權。
天地匯公路港,可以說是官橋在閩南區域贏得新一輪發展主動的新“牛鼻子”。
奔走數月,為天地匯公路港稅源“回歸”打通“最后一公里”,官橋鎮也收獲滿滿:2015年年底,天地匯可謂“日進斗金”,全年納稅達到870萬元,并帶動通乾醫藥物流等一批物流企業落地。
據鄭體忠透露,接下來,天地匯公路港第四方物流全國結算中心也將落戶官橋,這也就是意味著今年的納稅又將實現成倍增長。
在經濟界,有一種觀點,物流與產業相輔相成。
一直以來,南安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等重點支柱產業的對外輸出需求,催生了巨大的物流商機。就拿“牛氣沖天”的官橋來說,不斷釋放出來的物流需求尤為可觀。據介紹,2015年官橋鎮工商稅收入庫近4.2億元,位居南安第二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45億元。官橋鎮正以南安沿海三鎮產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綜合試點為新起點,“舞動龍頭、兩翼齊飛”,以鎮區建設為龍頭,帶動南官公路兩側和國道324線走廊兩翼聯動發展,不斷聚集石材陶瓷、糧油加工、機械五金、家私木業、針織鞋帽、化工和包裝等產業體量,工業重鎮的成色將越來越足。
顯然,對官橋鎮來說,隨著天地匯公路港的進一步發展,不久的將來,一個真正提供商務、生活、配送、倉儲、快運、信息、設備、停車服務方案的供應方正式成型,將帶動官橋成為輻射周邊近百公里的物流中心,百年牛墟古鎮也將華麗變身為海西物流明珠。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