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希望:不要影響正常生活
采訪中,不少受訪者把請帖稱為“紅色炸彈”。他們表示,隨份子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種負擔。寧德蕉城的劉先生告訴記者,他從春節到現在一共參加了5場酒宴,結婚、滿月、搬家、喪禮,一撥接一撥,份子錢送了近5000元。“剛剛創業初期,本來就沒多少存款,過個春節,現在手頭捉襟見肘。”劉先生無奈地說。在寧德福鼎上班的潘其鑫也表示,福鼎隨份子標準高,一個月只要接到兩張請帖,整個月的工資都沒了。
盡管不少人認為隨份子已經成為生活的負擔,但在走訪中,仍有許多人認為適當隨份子很有必要,因為這是親朋好友間交流感情必不可少的一環。
福州市民何小姐認為,隨份子應該回歸本質,只要表達祝福的心意就可以了。她說,朋友結婚,送個個性化的禮物應該更有意義。漳州市民蔣女士則建議,許多風俗應該弱化,各種隨份子的名頭也應相應減少。而對于隨份子應該隨多少,多數受訪者表示,隨份子密集時段的支出盡量不要超過當月收入的1/3,否則就影響到當月的正常生活。
專家建言:量力而行,莫讓人情變負擔
漳州民俗專家鄭惠聰告訴記者,在上世紀60年代,大家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幾乎沒有出份子錢的習慣,一般都是送些生活中必需的生活用品。例如熱水瓶、臉盆、被子等。再后來就慢慢出現了禮金,從最早的4元、6元逐步演變到如今的標準。
寧德市婚慶行業協會秘書長兼常務副會長路飛說,由于攀比心理的存在,各地份子錢也水漲船高。但隨份子終究是一個表達情意的手段,要適可而止,回歸理性。他呼吁,隨份子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經濟實力、關系親疏以及當地的風俗禮數,切不可“打腫臉充胖子”,讓人情關系變成一種負擔。
“隨份子最初的本意是互助。”華僑大學文學院院長、福建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王建設說,份子錢的由來是人情往來時一種互助的方式,因為操辦紅白喜事意味著要花錢,而親友們的份子錢能減輕主人家的一部分負擔。而如今,隨份子的價值已經從最初的“互助”演變成一種“人情”,幫助的意味沒那么濃了。“晉江石獅一帶,有錢人家常把婚宴、壽宴收到的份子錢捐給慈善組織做公益。”王建設認為,這種行為值得鼓勵,但要依據每家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也莫讓做公益成為另一種攀比。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替換#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