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篇
不少市民會有疑問,小販回收的舊機油送去哪?市面上存在的假名牌機油又是如何生產的?帶著一連串疑問,記者展開調查。日前,晉江警方通報一起假機油案,經過多方采訪,一條從假機油生產到銷售的利益鏈浮出水面。
突擊
假機油窩點藏身水泥廠
去年3月份,晉江市公安局靈源派出所民警在巡邏中發現,靈源山附近有一個水泥廠很特別,工廠白天大門緊閉,里面卻有機器的轟鳴聲。更奇怪的是,工廠人員出入非常隱蔽。每隔幾天,該廠房內的一輛白色小貨車就拉著東西往外運。民警斷定,這可能是一個造假窩點。
隨后,晉江警方組織精干警力,對該窩點進行突擊搜查,當場查繳假冒殼牌、美孚、長城等10多個品牌的涉假成品潤滑油和廢棄機油數百桶,以及大量生產設備和生產經營資料?,F場抓獲正在參與生產加工假冒偽劣潤滑油的工人林某、帥某。
據林某、帥某交代,他們受雇于易某,從2014年起租用靈源山一水泥廠空地,以水泥廠房做掩護,從事生產灌裝假名牌機油。去年4月3日,易某在泉州動車站被警方抓獲。到案后,他對違法犯罪行為供認不諱。
生產
廢機油經三道工序“重生”
回收時,舊機油一噸兩百多元,加工后銷售,一噸達三千元……隨著易某的落網,一條假冒機油生產鏈浮出水面。
據林某交代,機油加工廠主要回收別人使用過的機油、齒輪油、白礦油等廢舊油,同時也回收不合格的劣質成品油。他坦言,無論多劣質的廢舊油,只要經過三道工序就能變成新成品油。
工人先用油泵將劣質油抽到幾個4米高的大沉淀鐵罐內。在圓錐體和圓柱體的結合部,有一個水龍頭開關,劣質油品在沉淀罐內放置4至5天后,雜質會沉淀到底部的圓錐體,沉淀罐主要起到沉淀雜質、分離清油的作用。第二道工序,打開水龍頭開關,將比較清的油,抽送到第一個脫色沙過濾罐內,這個過濾管里面裝了很多脫色沙,主要起到過濾的作用。第三道工序就是第二道工序的重復,并使用油泵抽送到第二個脫色沙過濾罐內,再次過濾。
經過這三道簡單的過濾工序,劣質油品變成新成品油。
制造
廢油成“明碼標價”名牌油
經查,2015年1月,易某以7萬元的價格從廈門某潤滑油有限公司盤來加工點,主要從事廢舊油變新及灌裝稱假名牌油銷售。
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加工廠有一張自制的價目表,上面密密麻麻記錄40余種不同類別的油品名稱、級別、規格、高仿價及原廠價等信息。比如,殼牌超凡喜力5W-40,灰殼機油4升裝,高仿價135元一瓶,原廠價290元至320元一瓶。
據易某交代,只要有客戶跟他訂購品牌潤滑油,他就通知工人將油灌裝成指定品牌的潤滑油和灌裝的數量。“因為長城、美孚、殼牌這些品牌名氣大,相對而言利潤高,他想賺點快錢,就假冒大品牌銷售。”
銷售
萬桶雜牌油銷往全國各地
銷售單據顯示,3600多桶雜牌油銷往各地。這還不包括客戶自己拿桶上門灌裝,保守估計,從此加工廠流出的雜牌油近萬桶。易某交代,部分產品銷售到本地的工廠及一些汽修廠。
從事機油銷售的陳經理透露,造假者采取訂單生產的方式,有人要才生產,生產一批就送走一批,很少在倉庫有庫存。
“一瓶名牌油,正品批發價150元,造假者50元就賣,因為有利潤。”陳經理說,“如此低的價格,會誘使一些不良汽車維修店經營者鋌而走險,進一些假貨,同時搭著真貨一起賣。這對正規成品油市場帶來的沖擊很大。”
揭露
定做專門包裝以假亂真
灌裝成假名牌油,不會被消費者識破嗎?對此,造假方有專門的應對方法,他們一方面回收各類機油空瓶進行挑選再利用;另一方面則從外地購入新瓶和包裝箱,利用灌油槍等簡易工具灌裝,假冒正品機油銷售。
“我們定做專門的假桶,包含各個名牌,在把調好的油封裝,以假亂真。”易某說,撥打桶蓋上的防偽標簽,或者撥打公司的防偽電話,會提示為“正品”。易某坦言,品牌油桶是從專門的公司定做的,如何做出真的防偽標簽,他不清楚。
業內人士陳經理則揭露了另一個利益鏈條,即假包裝的生產。他說,這些機油加工點往往聯系的是制假包裝的印刷廠,他們有專門的制作設備,低價收購尚未貼商標的機油空罐,用專業印刷機擅自印刷假冒美孚、殼牌、嘉實多等品牌機油的商標標志,并張貼在空白的機油罐,銷售給生產制造機油的廠家,用于貼牌制假。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