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泉州文化產業亮點紛呈、各具特色,尤其是工藝美術、印刷、文化旅游、文化創意、動漫游戲、廣播影視、演藝娛樂、廣告業、文化會展、報刊出版等優勢明顯,有的已經形成千億產值,影響力大、帶動性強,凝聚出寶貴的發展經驗。即日起,市委宣傳部聯合泉州晚報社開設“泉州市文化產業巡禮”專欄,記錄分享這筆文化財富,增強文化產業發展信心,進一步助力泉州市文化強市建設。
泉州工藝美術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是名揚四海的“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全市現有工藝美術企業7000多家,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475家,銷售產值1460億元,出口交貨值630億元,增加值372億元,比增5.8%。泉州已發展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工藝美術的重點產區和出口基地。
建平臺
打造經濟增長“加速器”
連日來,備受矚目的泉州工藝美術文化園改造收尾工作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工藝大師入駐、工藝美術博物館及展賣廳布展工作同步啟動,為正式開園做足準備。該園將盤活泉州市工藝美術公司舊大院空間,活躍泉州古城業態,創建復興泉州37個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品種創作基地,形成集聚區域,設置集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創作交流、工藝展示、銷售體驗于一體的工藝美術產業園區,打造古城新名片和網紅打卡點。
近年來,《泉州市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規定》《關于加強工藝美術大師服務管理的實施意見》《工藝制品產業改造提升實施方案》等10余項相關政策措施先后出臺,實行重點工作定期調度制度,加大傳統工藝美術保護發展專項資金扶持力度,提振產業發展信心。圍繞“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推進工業(產業)園區和企業“雙改造雙提升”,組建國家陶瓷工業設計研究院、國家級燃香類產品檢驗中心等16個工藝美術公共服務平臺,搭建4個國家級專業博覽會,培育5個專業市場,設立7個專業電商園,成立12個行業協會,已建成中國香都產業園、中國茶具城等15個工業(產業)園區,正在推進惠安循環經濟產業園、中國陶瓷電商物流園等6個重點園區項目建設,打造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塑品牌
擦亮產業發展“金招牌”
泉州榮獲“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和“世界石雕之都·惠安”“世界陶瓷之都·德化”“世界藤鐵工藝之都·安溪”等特色區域稱號,“德化白瓷”“惠安石雕”“永春篾香”等地理標志獲國家核準,為泉州增添多枚亮麗名片。通過運用新媒體、舉辦個展聯展、出版《工美泉州》、制作宣傳片、編印作品集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和大師品牌,擦亮產業發展“金招牌”。
泉州傳統工藝美術品類繁多,現已評審認定市級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品種28項、振興目錄13項。全市37項工藝美術技藝品種已有12項列入國家級、33項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技藝競賽促進泉州工藝美術傳承發展 (市城聯社供圖)
走出去
奏響工藝美術“最強音”
今年5月,在福州舉辦的2024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評出了2024“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新大賽百鶴金鼎獎等獎項,泉州市一批優秀作品摘金奪銀,共有46件作品獲獎。其中,金鼎獎9件,占全省獲獎數量的三分之一;參展企業直接銷售金額近800萬元,達成意向合同金額1200多萬元;泉州市城聯社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優秀組織金獎。
我市還頻頻組織企業參加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廈門佛事用品展、“廣交會”、世界閩南文化節等知名展覽展評交易會,開展文化藝術交流,加強產銷對接,拓展國內外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泉州市共組織10000多家工藝美術企業參加海內外交易會、博覽會200多場次,獲評金獎1500多件,簽訂意向合同金額達100多億美元。
“下一步,我市將全力打響‘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品牌,積極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推進工藝美術產業鏈整合,努力實現產業發展模式從增量擴能為主向做優做強存量轉變,向綠色化、智能化、品牌化、服務化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泉州工藝美術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泉州市城聯社負責人說。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