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璜)“快試試我去年跟你提過的下黨茶。”一進全國人大代表、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的房間,他便熱情相邀。
一年前印在宣傳冊上的設想,已成現實。
去年兩會期間,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的扶貧訂制茶園在北京地區首發銷售,“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的理念,引得不少代表委員紛紛認購。
李振生介紹,一年時間這項目成效初顯:已簽訂認購協議170多畝,今年可達300畝。下黨村民通過這一項目,茶園收入從每畝2400多元增加到6000元,村集體從茶葉加工、包裝費、管理費等方面增加收入8萬元以上。
作為第一民生工程,脫貧攻堅是硬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日益臨近,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精準扶貧如何進村入戶,不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代表委員們紛紛獻策。
選對人,扶真貧
去年底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后,我省專門開展了農村扶貧開發對象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五看有沒有病人臥在床”,經辦人必須走遍轄區所有貧困戶,嚴格按國定、省定標準認定扶貧對象,防治“富人戴帽,窮人落榜”。
代表委員們認為,精準扶貧的首要問題便是搞好精準識別,摸清家底。
如何動態跟蹤貧困戶的致貧原因、人員變化,是擺在各級黨政部門面前的具體問題。詹思祿委員認為,傳統的統計方法容易滯后,他建議在扶貧工作中以各級統計局為核心,以村、鄉、縣為基礎,建立精準的扶貧數據庫,確保所有精準扶貧統計數據及時、真實,為精準施策打好基礎。
盡管各級黨政一把手是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但脫貧攻堅更需要統籌整合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構建全社會參與的大扶貧格局。“精準扶貧是全社會的責任,企業家應該走在前面。”全國政協委員、福耀玻璃集團董事長曹德旺表示,今年他的河仁慈善基金會計劃至少在3個省5個村開展幫扶項目,具體的幫扶模式將在人口普查、資源普查、生態普查等一系列調研后確定。
2月,我省“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啟動,三年內將推動我省民營企業與300個以上的貧困村結對幫扶。啟動儀式上,向企業家們發出號召的,正是全國人大代表、三棵樹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洪杰。他的企業已經和莆田的兩個貧困村簽訂了幫扶協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