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落下帷幕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節能環保產業也因此成為社會熱議的今年十大“錢景”行業之一。19日—20日,一場以“破局求新提質增值”為主題的2016中國再生塑料大會在上海召開。位于我市南安省新鎮的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作為全國僅有的49個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之一亮相大會,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線上線下探索 “互聯網+分類回收”
我國再生塑料產業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不僅加工利用規模位居前列,而且部分關鍵技術及裝備水平已經躍居國際先進。會上,覆蓋再生塑料全產業鏈上下游的上百家企業齊聚一堂,共商發展。短短兩天的時間里,作為一家致力于廢舊塑料“高值化”利用,以及廢棄有色金屬、廢電子電器、廢輪胎、報廢汽車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大型園區,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屢被專家學者在各類報告中提及、推介,備受行業矚目。大會首日,園區便與行業龍頭上市企業啟迪桑德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力爭贏得發展先機。令人驚喜的是,這份協議還釋放了一個未來廢品回收形式顛覆性變革的積極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居民日常生活垃圾中有30%可回收。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和啟迪桑德集團將聯手探索特色的“互聯網+分類回收”模式。啟迪桑德集團易再生網總經理肜豪峰描繪了未來廢品回收O2O的模式。居民可以通過手機APP下單,由工作人員上門回收廢舊家電等相對大型的可再生資源,也可以將一些小型的廢舊物資投放到安置在社區內的回收箱里。回收過程中,園區會為用戶的回收物資貼上專屬的二維碼;回收后,送往分揀中心進行分類稱重,同時為用戶記錄積分,居民即可憑累積的積分兌換所需的日用商品,“它顛覆了傳統廢品回收戶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收購的模式,同時保障了可再生資源流向大型的園區,由規范的企業進行處理再利用,避免流向小作坊,造成環境污染。”在肜豪峰看來,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是福建乃至華東地區較有影響力的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擁有廣泛的回收網點,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將探索出一種獨具特色的“互聯網+分類回收”模式。
負責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投資運營的福建潔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承順表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目前正在收編大泉州地區的回收網點,前期工作已經開展半年多,預計今年7月份可完成收編,進行統一管理,并在各縣(市、區)建立中轉打包的分揀中心,下半年有望正式開啟與啟迪桑德集團達成的戰略合作。屆時,居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的再生資源回收服務;企業入駐園區即可坐擁便利的信息資源平臺。
首期交易市場火熱預約年底即將開業
“再生塑料”無疑是此次大會的首要關鍵詞。大會上,吳承順代表園區與廣大企業家共同簽署了《再生塑料全產業鏈“誠信經營、互助共贏”的自律倡議書》,鄭重承諾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公平競爭、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合作互助,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據了解,總占地1283畝投資39億元的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一期就專門設有橡塑加工區,重點發展塑料母料、化纖包裝塑料,完善再生塑料循環產業鏈,與當地相關產業緊密結合,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力爭把園區建成集廢料收購、分揀、初(深)加工、成品交易和技術研發等一體化的現代化生態工業示范園區,打造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大的再生塑料產業基地和集散市場,構建形成“廢舊物資拆解企業——電線電纜生產企業”和“廢舊物資拆解企業——塑料制品生產企業”生態鏈。
“我們園區完整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將由交易市場、回收站點、線上APP回收網絡、分揀中心四部分共同組成。”吳承順透露,目前規劃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的海西交易市場已完成一期2萬平方米的內外裝修,并進行預約登記,預約入駐率高達60%,今年年底有望正式開業。該交易市場規劃建成500多個集展、銷、貿為一體的特色商鋪,配套商品展示、商品交易、商務辦公、分揀加工、信息發布、服務中心等“五區一中心”建設,并配備生產經營所需的專業機械設備、專業配送運輸車輛、電子計衡設施等,同時按規定建設環保設施、消防安全設施,建立科學統一的市場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生產和治安管理,計劃實現年處理各類再生資源約110萬噸。
“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未來是中國海西地區最具發展前景的國家級再生資源產業基地。”中國再生塑料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張謙在接受采訪時盛贊。他認為,園區發展的關鍵還在于“政企合力推動”,企業方面應緊抓新常態下的新機遇,以提質增值為抓手,穩中求進;建議政府方面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將可再生資源產業納入經濟建設總體規劃中,創新政府購買社會服務,鼓勵行業發展。 (陳林森)
相 關 鏈 接
名片:福建海西再生資源產業園區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省新鎮南金村
運營商:福建潔源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
招商熱線:0595—26681111
規模:總規劃面積5029畝,其中一期項目用地1283畝。
投資:總計劃投資50億元,其中一期投資39億元。
區位優勢:①位居海西經濟圈腹地,鏈接長三角和珠三角經濟圈;
②海陸空一體,坐擁泉州灣等港口為樞紐的物流體系,高速公路穿園區而過;
③地處臺灣海峽西岸,獨具承接臺灣再生資源產業轉移及技術引進優勢,便于開展對臺合作交流。
資源優勢:南安市省新鎮每年集聚再生資源量達180萬噸以上,為產業園區“高值化”利用企業和產業鏈構建提供了資源保障。
市場優勢:泉州市、南安市是我國較大的鞋服市場和水暖市場,園區與泉州本地鞋服、水暖等產業對接,形成產業鏈,產品銷路得到保證。
政策優勢:除了國家給園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外,南安市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稅收本級留成部分返還,工業用地轉商服用地,溢價部分全部返還,“一企一策”等措施和政策。
發展愿景:將打造成聯動海峽兩岸、輻射全國、最具影響力和發展前景的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