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起,我國將對跨境電商零售(B2C)進口商品執行新稅制。幾天來,“漲稅倒計時!”“新稅政風暴來襲”……這幾天,面對各類跨境電商平臺打出的囤貨廣告,喜歡海淘的“剁手黨”們掀起一陣搶購風。
告別昔日低門檻的海淘“免稅”時代,新稅制對各類跨境電商企業和消費者們影響幾何?從“賣全球”到如今“買全球”,跨境電商將如何改變中國消費?新華社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各大電商平臺。
“正面清單”亮相 海淘告別“免稅時代”
7日,財政部正式公布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這一操作性文件的亮相,意味著8日正式實施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執行新稅制一切準備就緒。
“正面清單”的亮相,以及新稅制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在跨境電商進口發展初期實施的按個人物品征收行郵稅的低門檻、低稅率的政策紅利結束,尤其是取消50元的免稅額政策,表明昔日購買500元以下低價母嬰產品、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個人消費品的“免稅時代”也宣告終結。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說,海淘、代購等跨境電子商務本身是一種貿易行為,繼續按照針對非貿易物品的行郵稅征稅,會導致新興業態與傳統業態的不公平競爭,也會使國內商品處于與國外商品的不公平競爭,對國內實體經濟、外商在華投資等都帶來較大沖擊。2014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和我國公民海外購物消費規模達到幾千億元,但同期我國對所有行李物品、郵遞物品征收的行郵稅不到10億元,稅收流失問題相當嚴重。
部分商品價格短期看漲 長期利好電商平臺
近期“剁手族”們忙著囤貨,最擔心新稅制后海淘商品價格會漲。記者采訪各類電商平臺了解到,由于改革前很多零售商品享有50元免征稅額,稅改后客觀會提高消費者的稅負水平。
但張斌分析,改革后“海購”仍享有優勢。相比一般貿易進口商品,政策將關稅稅率暫設為0%,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按應納稅額的70%征收,其綜合稅率水平低于貨物稅綜合稅率和調整后的行郵稅稅率,尤其是對母嬰類等大眾消費品,盡管稅收成本有所提升,但電商企業可化解部分成本,總體影響有限。
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認為,稅改后母嬰、視頻、保健品等品類稅負會有所增加,但化妝品、電器類根據價格區間不同,稅負有升有降。為不影響過渡期消費者海淘購物體驗,目前天貓國際海外商家尤其是海外品牌暫無調價計劃,10%左右的稅率調升對于天貓國際海外品牌商來說,這部分成本可以自身消化掉。
小家電類商家Ecolite負責人王振剛說,新稅制對2000元以下商品是有利的,但2000元以上商品可能會受影響。以NEATO掃地機器人和日本的雅萌美容儀以及NUFACE瘦臉器為例,類似較高端消費品只能用海外直郵,消費者需要較長時間等待,會影響消費者的收貨體驗。
“4月8日新稅制實施后最大的變化可能是價格,短期內會對消費者有心理沖擊。”京東全球購負責人邱煌告訴記者,由于價格上漲,可能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短期看對海淘有影響,但長期看,隨著用戶體驗和物流體驗的改善,稅改對整個跨境電商行業來說還是利好的。
稅改提速通關效率 今后海淘更有保障
此次海淘新稅制的實施,還有一大看點是將極大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改革后消費者“海購”商品通關將會更便捷,購買的商品也將更有保障。
張斌介紹,此次新稅改實施的范圍主要是能向海關提交“三單”電子信息的進口零售商品,也就是凡是納入政策的商品必須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三單”電子信息可查,可準確追溯商品來源和責任,也便于消費者退換貨,有利于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改革后商品通關將更加便捷。消費者跨境網購收到商品的時間將由目前動輒1—2個月縮短至1—2個星期。
有不少人質疑,海淘商品中有部分來自個人代購賣家。新稅制實行前后,可能會激發一部分個人代購賣家繼續利用郵件渠道囤貨以降低成本,郵件渠道的海關通關效率勢必受到影響。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行郵稅政策此次也進行了同步調整,未來對個人業務的查驗力度有可能不斷加大。對于這部分代購賣家來說,未來因為稅率提升帶來的利差可能減小,貿易風險增加,一部分個人代購賣家可能會因此退出市場。改革也會倒逼國內生產商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使商品種類更精細化,商品營銷更有新意。
“良幣驅逐劣幣” 行業將重新“洗牌”
“跨境電商有名分了。”與消費者的反映不同,很多跨境電商平臺對新稅改的第一反應是跨境電商行業由此從國家層面被認可,并將進入規范發展階段。而昔日“海購”低門檻政策的終結,將可能引發整個行業進入重新“洗牌”時代。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我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5000家。有專家預測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將達6.5萬億元,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外貿比例將提高到20%,年增速超30%。
“跨境電商真正要整合全球供應鏈的時代到了。”劉鵬說,過去政策洼地時代,做跨境電商沒有門檻,也缺少規范治理手段和利益均衡機制。新稅政實施,對經營商品品類豐富、全球供應量整合較強的跨境電商平臺是利好,跨境電商如果繼續通過代購、海外零售店掃貨等方式籌備貨源,成本將高企。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實施跨境電商稅改和出臺行業“正面清單”,會規范一些完全靠價格競爭或者灰色途徑進口的企業,使得行業內“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減少,而通過打造一種“良幣驅逐劣幣”的新機制,構建更加公平的商業環境。
“政策出臺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公平競爭,作為跨境電商,企業有義務納稅,我們享受了免稅期,隨著規模不斷增加,也要承擔相應的義務,和其他的進口商一樣納稅。”唯品會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武迪說。
商務部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部副主任張莉表示,新稅制的出臺預示著行業無序競爭的結束。通過投資套一筆錢就“走人”的企業都應收場,未來政策著力點就是以規范為主。當前跨境電商企業應做好新一輪發展的準備,一定要精準定位自己的競爭優勢。“政府順應市場制定政策,企業就應該順應政策。長遠看行業發展趨勢是好的,但道路是曲折的,需要商家做好充分準備。”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