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顛覆式創新,市場呈現出斷崖式變革,泉州鞋服企業應該如何利用互聯網技術適應未來市場的發展需要?昨日,在由市經信委主辦,市電商協會、市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承辦,和君集團福建公司、和君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協辦的“紡織鞋服供應鏈與物流融合發展高級研修班”上,國內電商領域專家柴躍廷發表演講。
4年后電商交易額將占到五成
2015年,天貓“雙十一”銷售額破912億元。電商發展如此迅猛,有人開始質疑電商摧毀了實體體系,引發中產階級家庭破產;也有零售企業聯名請求政府限制電商發展。那么,未來電商與實體發展將如何博弈?互聯網背景下的實體究竟會如何發展?在昨天的紡織鞋服業高級研修班上,柴躍廷亮出觀點:電商就是實體經濟的新形式。
柴躍廷早在幾年前就曾預測:電子商務發展的第一個轉折點在2015年左右,這個轉折點就是電商由快速發展向高速發展轉變。柴躍廷分享了一組數據:去年“雙十一”全國的電商成交額是1200億元,其中真實交易大約占70%,實際消費占850億元。去年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為30萬億元,平均每天大約820億元。
“可以說,去年‘雙十一’展示了一個全電商的零售場景。”這就是柴躍廷認為電商進入高速發展的第一個標志。他認為,電商替代實體店是必然的趨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90后已經正式登上社會歷史舞臺,成為整個社會的生產力和消費的主體。這是一代新興的網絡人類,互聯網已經深入到他們骨髓里。
按照目前電商增長的規模和速度推算,柴躍廷預測,2020年左右將是電商和傳統商貿流通業態新舊產業形態交替的轉折點,電商交易額將占比50%。到了2020年以后,電商這種新業態的發展速度會更快,舊業態將更加衰落。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可選兩途徑
電子商務正在重構全球經濟競爭格局,那么,被列為“中國制造2015”的地方樣板的泉州,在社會大變革中,傳統優勢產業鞋服制造業應該選擇何種路徑進行轉型升級?柴躍廷提醒企業,首先要清楚上升到國家戰略的“互聯網+”是一個趨勢性判斷,它的特點是開放、互聯、合作、分享。
互聯網激發了人們的本性,例如個性化、自主性、便利化、比較欲,釋放了人類需求潛能,形成互聯網相關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柴躍廷認為,智能、互聯、服務化將是產品發展的主流形態,“我們的產品、需求、服務,個性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這將導致整個供應鏈過程中所有環節的訂單將是小批量的甚至是單件的。”柴躍廷稱,未來,企業生產將變得更加分散化、智能化,流通更直接化、集中化,物流更集約化甚至門對門。從設計、價格、供應鏈、配送都會是動態可調度的,這些動態的有效組合,可以創新無數種商業模式。
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傳統企業還需要解決三個深層次矛盾,即新模式與老機制之間的矛盾、資源配置的矛盾、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矛盾。企業升級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參與平臺建設,另一個是向混合現實互聯網工廠轉型。所謂混合現實,即基于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的工廠全景展示,提供關鍵環節的實時視頻信息。
人物名片
清華大學教授、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組組長
參與工作:作為牽頭人,參與起草2005年國務院2號文件“關于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和2015年國務院24號文件“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參與起草《國家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1-87523908 郵箱:qz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