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省長趙龍作政府工作報告。在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路線圖”中,泉州元素多次出現
讀報告看泉州
11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省長趙龍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2年和過去五年工作成效,描繪2023年及今后五年的發展藍圖。
在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路線圖”中,泉州元素多次出現。回首過去,泉州打贏聚集性疫情殲滅戰,“晉江經驗”進一步傳承弘揚、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出臺實施,跨入萬億級城市行列,“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等歷歷在目。展望今后五年,高水平打造廈漳泉都市圈,支持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支持泉州創建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等“關鍵詞”,件件事關泉州高質量發展。
2022泉州記憶滿滿
快而有序打贏疫情殲滅戰
摘錄:全力打贏泉州、寧德、福州等地聚集性疫情殲滅戰
解讀:去年3月,面對疫情突襲,全市上下一心、奮戰疫情,40余天實現社會面清零。泉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平戰轉換,實行“三公(工)一大”領導24小時帶班和“三個第一時間”應急響應,快而有序打贏疫情殲滅戰,全力推進復工復產、滿工達產、增資擴產、提質強產、保崗促產。
安海灣特大橋豐富高鐵列車建設“首次”
摘錄:福廈高鐵全線貫通
解讀:去年8月,福廈高鐵實現全線鋪軌貫通。項目設計時速350公里,線路全長277.42公里,沿線設福州南、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東、泉州南、廈門北、漳州等8座客運車站。其中,安海灣特大橋在我國高鐵建設中,首次在跨海斜拉橋上鋪設無砟軌道,高鐵列車跨海過橋不減速。福廈高鐵將為廈漳泉和福州兩大都市圈的加速崛起和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永春德化等地結束不通鐵路歷史
摘錄:興泉鐵路、靖永高速建成通車
解讀:去年12月30日,第一輛從泉州站通往寧化站的K8756/7次“綠巨人”動車組鳴笛啟航,標志著興泉鐵路全線正式通車運營。興泉鐵路是海西鐵路網“三縱六橫”中的重要一橫,是開發沿線資源、服務革命老區的重要鐵路干線,是打通泉州港通往內陸鐵路客貨運的重要樞紐,結束德化、永春等地不通鐵路的歷史。
泉州入選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
摘錄:5個設區市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示范城市
解讀:去年,泉州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著力打造知識產權“全領域”“多維度”發展格局,在專利發展方面,近三年,泉州先后立項支持石墨烯等10個產業規劃類、運動鞋鞋底緩震技術等30個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全市有效商標注冊量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年度專利授權量連續11年居全省第一位;全省第一單專利開放許可交易落地泉州。
晉江成為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
摘錄:晉江、福清通過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
解讀:去年,晉江通過科技部驗收,成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2018年,晉江入選全國首批52個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建設主題為“科技支撐產業發展”。對照《晉江市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實施方案》,晉江集成整合各方面資源,構建全方位創新體系,高質量完成22項創建指標。
晉江獲中央財政專項支持
摘錄:龍巖、寧德、晉江、廈門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
解讀:去年,晉江入選財政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獲中央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此次全省共4地入選,晉江是其中唯一入選的縣級市。晉江落實落細示范區建設方案,探索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有效模式,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樹立標桿,打造樣板,切實引導普惠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增效。
發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大禮包”
摘錄:“晉江經驗”進一步傳承弘揚,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出臺實施
解讀:2022年是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出“晉江經驗”20周年。從福建到泉州,《關于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支持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意見》《關于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泉州市貫徹落實福建省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工作方案》等先后出臺,賦予泉州更多政策支持、發展機遇。泉州傳承弘揚“晉江經驗”,全面實施28項重點改革任務,發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1+13”政策“大禮包”等,推動改革攻堅多點突破。
建成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
摘錄: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穩步推進
解讀:在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過程中,泉州構建起全方位、全鏈條、專業化的法律服務生態圈,為建設海絲名城、智造強市、品質泉州提供更加強大的法律服務保障。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建成中心園和各具特色的五個園區,吸引一批律師事務所、法務相關企業入駐。
晉江對外貿易規模常年位列全省縣級市首位
摘錄:晉江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
解讀:去年在全國增設的29個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中,晉江在列。近年來,晉江通過構建市場采購、綜合保稅、國際陸港、國際機場、圍頭港等開放平臺,形成海陸空港立體格局,對外貿易規模常年位列福建省縣級市首位。
兩岸同胞共同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
摘錄:第十四屆海峽論壇、第十屆海峽青年節、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紀念活動、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等成功舉辦
解讀:去年6月,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大會在鄭成功故里泉州南安舉行,在臺灣嘉義設立分會場,多位島內臺胞通過視頻方式致辭,部分在大陸臺胞到主會場參加。兩岸同胞一起追溯鄭成功收復臺灣始末,共同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60周年,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彰顯鄭成功精神的時代意義。
鐵觀音制作技藝等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摘錄:6項茶制作技藝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解讀:去年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宣布,“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包括了鐵觀音制作技藝等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安溪鐵觀音制作技藝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個部分,是安溪茶農長期生產經驗和勞動智慧的結晶,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
過去五年回顧
泉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名單
摘錄:廈門、福州、泉州列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解讀:去年,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中,泉州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近年來,泉州推動現代物流降本增效加快發展,先后獲批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快遞示范城市等國家級試點和稱號等。
2020年成為萬億級GDP城市
摘錄:福州、泉州雙雙跨入萬億級城市行列
解讀:在五年連續跨過4個千億大關后,2020年,泉州實現GDP10158.66億元,邁入萬億級GDP城市行列,當年GDP總量占全國比重達1.0%。近年來,泉州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形成了九大實體經濟的千億產業集群。
向金門累計供水2468萬噸
摘錄:金門供水工程讓“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愿景成為現實
解讀:2018年8月,泉州向金門供水工程正式通水。截至去年12月31日,累計供水2468萬噸,累計供水1610天。該工程成為推進“金馬四通”的工作樣板,為實現兩岸“應通盡通”目標樹立典范。
打造“宋元中國·海絲泉州”世遺品牌
摘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解讀:2021年,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以來,泉州提出打造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成立文物保護中心;聚焦“宋元中國·海絲泉州”世遺品牌定位,加快古街巷改造和文旅業態升級,策劃生成府文廟片區宋元古城等六大片區拳頭文旅項目。
遙感衛星全流程監測鐵觀音生長
摘錄:……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解讀:去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安溪先后發射“安溪鐵觀音一號”“安溪鐵觀音二號”兩顆遙感衛星,對鐵觀音茶葉生長開展全流程監測。
2023泉州亮點可期
泉州加快建設千兆城市
摘錄:支持福州、泉州等建設千兆城市
解讀:建成千兆城市,是城市數字化新基建水平的一項標志性成果。千兆城市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技術在信息消費、垂直行業、社會民生、數字政府等領域的融合應用。去年,泉州新建5G基站7525個、培育5G示范場景應用新案例37個,今年將加快創建千兆城市,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建設,助推數字經濟發展,提升群眾網絡生活品質。
新啟動建設萬畝標準化工業園區
摘錄:大力推進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
解讀:泉州今年將深化“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同步推進建園區、招項目、用金融、搭平臺,連片開發、專業運營,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新啟動建設標準化園區萬畝以上、建成標準化廠房千萬平方米以上、拉動入園區各類企業項目投資千億元以上,規上企業入園率和增加值占比進一步提高,把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作為有效投資調整經濟結構的主要抓手。
今年完成泉南沙廈改擴建工程
摘錄:全面建成……泉南高速改擴建等
解讀:作為省、市重點項目,泉南及沙廈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于2020年年底動工,項目全長33.46公里,其中泉南線約21.7公里、沙廈線約11.8公里,主線在永春、磻溪、達埔、巖峰、蓬壺、湯城6處設置互通式立交。今年,泉州加快聚城暢通建設,將完成泉南沙廈改擴建工程。
泉州晉江國際機場加速擴能
摘錄:全力推動……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改擴建
解讀:去年年底,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工程空管工程塔臺飛行校驗圓滿通過。接下來,泉州將加快泉州晉江國際機場擴能改造項目建設,按照擴能改造工程(一期)非民航工程和民航工程重要時間節點施工計劃全力推進竣工驗收、行業驗收等工作,實現新塔臺、航管樓投產使用。
推進4個綜合貨運場站項目建設
摘錄:全力推動……廈福泉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
解讀:去年,泉州獲評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我市將全面加快國家綜合貨運樞紐體系補鏈強鏈城市建設任務,重點推進中國物流泉州綜合物流園等4個綜合貨運場站項目建設,推進興泉鐵路黃塘貨運站接線工程、德化縣城區大外環路蓋德至英山段(含大坂連接線)等7個集疏運通道建設,實施卡車集市“多式聯運智能應用平臺V2.0”等2個信息化項目,進一步提升泉港—惠安水鐵聯運組團的聯運換裝效率、晉江—石獅水鐵空聯運組團的陸空聯運能力和航空物流服務能力、安溪—永春—德化組團的公鐵聯運能力,不斷滿足實體產業對綜合貨運通道和運輸效率的需求。
按時序推進白瀨水庫項目
摘錄:推進……白瀨水庫等項目
解讀:白瀨水庫將是泉州大水網建設最有力的補充,建成后,通過水庫蓄豐補枯和補償調節,多年平均可增加金雞閘供水區供水量2.97億立方米,特枯年可增供水量5.52億立方米,基本解決我市2030年水資源緊缺問題。下階段,白瀨水利樞紐工程將在保證質量安全前提下,進一步調整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方案,全速推進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序完成各個時間節點建設任務。
金門供水構建“雙通道”格局
摘錄:開工……金門供水水源保障等項目
解讀:金門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是國家2020—2022年重點推進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事關晉江和金門地區民生福祉。項目主要建設包括湖庫連通工程和水源地保護工程,建成后,將構建“雙通道”供水格局,進一步完善晉江市供水網絡,提升湖庫水質,保障晉江市和金門供水安全,促進晉江市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深化“抓創新促應用”專項行動
摘錄:繼續建好……泉州時空科創基地
解讀:2023年,泉州時空產業發展正當時。隨著福建省首個大科學裝置落地泉州并啟動建設,依托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福建省海上絲路時間中心時空產業發展的大幕在海峽西岸緩緩拉開,“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泉州站”“一帶一路高精度位置與時間公共服務平臺海上絲綢之路分中心”“天涯共此時的共時塔(海峽西岸)運營中心”三大科技平臺將組成時空科技矩陣,并衍生出GNSS高精度位置服務、國家標準時間溯源服務、BPC授時芯片、原子鐘等為代表的北斗產業、空天產業、數字產業。
啟動建設省集成電路創新實驗室
摘錄:新建海洋、集成電路等領域省創新實驗室
解讀:科創平臺連接著人才、技術、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是完善創新生態的關鍵環節。泉州將著力構建以大院大所為引領的高能級科創平臺體系,圍繞產業鏈加快體系布局,啟動建設省集成電路創新實驗室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力爭技術合同成交金額增長30%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20%以上。
創新人才自主評價“配額制”
摘錄:支持……泉州建設先進制造業人才基地
解讀:作為全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泉州被省上賦予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新定位,并要求打造先進制造業人才基地。今年,泉州將深化人才“港灣計劃”,落細落實“涌泉”行動,創新人才自主評價“配額制”,設立泉州人才節,力爭新引聚各類人才10萬名。
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
摘錄:支持廈門打造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
解讀:去年,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支持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的意見》,激勵和引導泉州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泉州篇章。今年,泉州將繼續發揮民營經濟發達、世界遺產城市歷史文化厚重、在外泉商和僑港澳臺資源豐富“三大比較優勢”,以實施“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為路徑,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勇當全省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開展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專項行動
摘錄:支持泉州開展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
解讀:今年,泉州將開展盤活利用低效用地專項行動。堅持全域規劃、全域統籌、全要素整治,編制低效用地開發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專項規劃,完成全市低效用地調查評價并實現上圖入庫,扎實抓好城鎮低效用地開發試點項目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示范單元,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等。
籌辦中非世遺能力建設泉州論壇
摘錄:支持泉州創建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解讀:今年,泉州將繼續打造世遺保護利用典范城市。加強文化遺產和文物安全管理,健全世界遺產監測、展示、闡釋體系,推動德化窯、永春苦寨坑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籌辦中非世界遺產能力建設泉州論壇。同時,加強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創新,做好古城保護,推動古城功能疏解,提升古城業態等。
今后五年展望
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
摘錄:高水平打造福州都市圈、廈漳泉都市圈
解讀:為進一步推動廈漳泉都市圈互聯互通,泉州將繼續推進“聚城暢通”,推動福廈高鐵建成通車,抓好廈漳泉城際鐵路R1線項目等。主動融入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加強南翼、北翼、西部區域與周邊的協同互補、共建共享。
爭創國家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
摘錄: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
解讀: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泉州將貫徹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為民營企業開辟更多空間,爭創國家民營經濟聯系點城市。當前,泉州大力推動民營經濟研究院籌建工作,研究院以傳承弘揚“晉江經驗”為引領,以服務“三民”(民營經濟、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為主線,致力于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和民營企業家的智囊軍師,打造具有泉州特點、全省領先、全國一流、全球視野的民營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機構和全國民營企業家學習培訓向往之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