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12.8%,簽約項目總投資1300億元……12月26日,在南安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南安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的主要經濟指標顯示,2023年南安市經濟大盤穩固蓄能、產業脊梁堅韌挺立、改革開放迸發活力、城市品質提級煥新、鄉村振興競相出彩、民生福祉日益增進。
產業集群茁壯成長
消費新潮不斷涌動
據了解,2023年南安著力推進工業、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出臺“四好四更優”等一系列惠企優企政策,累計兌現惠企資金超5億元,新增“四上企業”397家。同時,全年完成重點項目投資750億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債券資金28.6億元,簽約項目總投資1300億元。外貿方面,上線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組團出海搶訂單超300億元,實現逆勢突圍,出口增長10%。
難能可貴的是,消費新潮在南安不斷涌動。“福見南安·享成功”消費季讓市民惠享消費,西溪兩岸夜景閃亮出圈,槳板、籃球、滑翔傘、汽車場地越野、皮劃艇激流回旋等全國性品牌賽事輪番上演,全國綠色建材下鄉、石博會、水暖泵閥消防交易會、農訂會、國際廚衛展、智博會等展會接續舉辦。今年南安旅游收入和展會銷售額分別增長34.6%和23.5%,泛家居建材專區集采規模突破5億元。
與此同時,產業集群茁壯成長,全球首個“綠色黑燈工廠”、全球首座萬噸級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溫德姆高端品牌酒店等150個強鏈補鏈項目建成或落地,鏈接新能源系列政策也刺激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水暖廚衛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三安半導體穩步釋能,“芯谷”電子信息產業蔚然成勢。
數字化賦能、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釋放明顯成效。據介紹,目前南安市智能化生產線突破2100條、上云上平臺企業超450家。今年新增省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項目7個,華南師大綠色低碳創新中心等4家科創平臺入駐南安,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增長21.8%。南安企業主導和參與制修訂標準16項,“南安造”運動裝備亮相杭州亞運會。
標準化園區方面闊步邁進,全年新建成標準廠房200萬平方米,招引企業527家、投產70家,新增產值40億元,還投用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經濟開發區上榜全國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百強。
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改革開放迸發出來的活力。南安著力打通營商環境堵點,推出37條便企舉措,推行模擬審批、“拿地即開工”“數字政務門牌”等舉措,今年新增市場主體3.3萬多家。同時,建設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賦權鄉鎮(街道)綜合執法。通過探索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增地、增容、增效”模式,盤活“批而未供”和低效閑置土地6500多畝。加強市屬國企投資規范管理,資產規模增至850億元。
城市品質提級煥新
民生福祉日益增進
經濟發展的同時,城市品質也不斷提級煥新。10名規劃專家為南安規劃建言獻策,優化7個重點片區規劃設計,以指揮部機制高位推進泉州南翼國家高新區建設,“一市三城”格局落地成景。在城市更新改造方面,南安投入52.8億元,北山、五小、北部新城道口及大學城等片區建成90.5萬平方米,洪梅、侖蒼、石井高速出口、體育中心等片區完成征遷1665畝。交通進一步拉大發展骨架,國道324改線水頭段啟動建設,武榮大橋主橋貫通,福廈高鐵南安段、洪瀨大橋通車,“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通過驗收。實施175個“抓城建提品質”項目,“文昌里”人才社區封頂,萬人體育場投用在即,11.7公里西溪漫行步道閉環提升,新增公交線路5條、公共停車位2064個、公共充電樁200個。南安還入圍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選名單。
與此同時,鄉村振興競相出彩、民生福祉日益增進。南安已建設高標準農田9000畝,撂荒復耕6800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居泉州市首位;和美鄉村試點鎮、村、線亮點紛呈,建成省級“五個美麗”項目316個,鎮域中心裸房有序“清零”;7方面3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兌現承諾;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和培訓全覆蓋,新增城鎮就業1.6萬人;上調養老金,全民參保擴面近1.5萬人。新改擴建學校22所,新增學位1.66萬個,完成154個校園體育場地提升;推出興醫惠醫八項措施,上海大學附屬南安市醫院揭牌運營,市疾控、昌財、成功等醫院項目竣工,與福醫大附屬協和醫院、復旦中山廈門醫院共建緊密型醫聯體、醫療技術協作中心;社會治理規范有序,投用83個“黨建+”鄰里中心。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