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學習和工作壓力增大,煩惱、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逐漸增多,心理問題成為困擾很多人的“現代病”。對此,民建泉州市委會提交了集體提案,建議加快在綜合性公立醫院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服務。
問題
從事心理治療人員較少
對“心病”重視程度不足
提案指出,2023年3月“2022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在京發布。報告顯示,超80%成年人自評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抑郁風險檢出率約為1/10。青少年群體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風險,高于成年群體,需要進行有效干預和及時調整。
教育部數據顯示,2020年年底全國已有34所高校開展精神醫學本科教育,年招生2000余人。305所高校開設應用心理學本科專業,80所高校開設心理學本科專業,兩專業每年招生2萬余人。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5萬余人,在醫療衛生機構中從事精神衛生工作的心理治療師4819人。我省開設精神醫學專業的大學僅有廈門醫學院,招生人數也十分有限,泉州市范圍內暫無醫院有此項服務,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心理治療需求。
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事心理治療人員較少、隊伍不穩定。以泉州市安溪、永春、德化為例,三個縣的縣級綜合醫院尚未開展心理治療門診。二是對心理治療重視程度不足。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仍比較低,更缺乏防治知識和主動就醫意識。部分患者及家屬仍然有病恥感,不愿意前往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更多是到綜合性醫院就診,而綜合性醫院未開展心理門診,無法滿足就診需求。
建議
推進醫院開展心理治療
完善心理治療保障機制
就如何加快在綜合性公立醫院積極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治療服務,委員們建議,一方面應積極推進醫院開展心理治療,滿足患者就醫需求。積極推進精神科執業醫師(接受了規范化的心理治療培訓)或者取得心理治療專業技術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在我市內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展心理治療項目,滿足我市有心理治療需求的患者求醫需求。特別是山區,離城市較遠,就醫路途較長,應大力發展山區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的心理門診,在政策上給予明確的支持,減少患者的舟車勞頓及費用支出,切實做到為民辦實事。
另一方面,應完善醫院開展心理治療保障機制。加強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推動建設高素質的心理健康人才隊伍。督促省、市、縣(區)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落實《精神科醫師轉崗培訓項目實施方案(試行)》,縣級以上的綜合醫院應開展心理門診,提高心理治療醫療服務的普及性。
此外,還要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的重視度。通過互聯網形式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宣傳,通過多種方式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公眾關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調適能力,提高公眾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常識知曉率,減少病恥感和對患有精神心理疾病人群的歧視。組織各地進一步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教的工作力度,提升公眾心理健康意識。引導心理疾病患者積極尋求心理治療。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