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慶假期,世界遺產城市泉州文旅市場延續火爆態勢,文旅消費持續增長。全市共接待游客665.5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同期增長38.58%,游客旅游總花費58.12億元,按可比口徑較上年同期增長35.08%,兩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新高。圖為泉州世遺點老君巖風景區游客絡繹不絕。 (龔橡帥 攝)
10月15日和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要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
時間指針撥回到2001年11月12日,時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召開省長辦公會,研究部署泉州申遺工作,泉州申報世界遺產工作正式啟動。二十年之后,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千年古城在世界目光的聚焦中迎來高光時刻。
23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泉州始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原則,精心呵護、活態傳承、活化利用文化遺產,全力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
多年的精心守護,泉州已蓄有文物保護單位945處(國家級44處),非遺項目726個(世界級6個、國家級36個)。這些遺產同樣照亮泉州城市品牌,迅速形成城市文旅發展的“蝴蝶效應”。一年間,泉州收獲了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影響力城市榜單、全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2024年城市文旅品牌創新十佳案例等多項榮譽。小紅書、豆瓣、抖音、微博等眾多社交平臺里的泉州,已成為活在世界文化遺產里的閩南煙火,是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朝圣地,也是許多人眼中“一生有機會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融媒體記者 林綠波 莊建平 黃小玲 許雅玲 殷斯麒 通訊員 盧炎煌
堅持保護第一 構建世界遺產保護法制體系
今年3月,作為中國世界遺產地唯一代表,泉州在馬來西亞檳城舉辦的首屆國際遺產地管理者論壇上亮相并發言。交流中,堅持保護第一,做到應保盡保的理念,正是泉州歷屆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覺悟與心得。
通過長效機制構建系統性保護規劃體制,一系列法律法規在研磨、總結、實踐中誕生——
2015年,泉州獲批地方立法權,開啟法律為“海絲”護航的新階段。自獲批地方立法權后,泉州先后出臺《泉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泉州市市區內溝河保護管理條例》《泉州市中山路騎樓保護條例》《泉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條例》等。
多年來,泉州文化遺產相關立法占總立法數的一半以上。從點、線到面,從文化遺產保護到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泉州建立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的較為完備的法規體系。
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保護體系,為世界遺產構建系統性多重保障、富有特色的“泉州機制”不斷落地、落實——
一把手主抓。明確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第一副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各相關部門領導共同參與的工作體系,全面統籌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工作。
多部門聯動。探索文物與司法監察的聯動監管機制,健全文物行政部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與司法機關等的案情通報、移送制度。市文物局與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簽訂文化遺產保護聯合行動備忘錄,設立海絲史跡巡回法庭,將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
“五納入”體系。將文物保護和安全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綜合評價體系,納入財政預算,納入社會綜合治理和平安單位建設,納入文明城市(縣城、城區)和文明鄉鎮創建考評體系,納入干部教育體系。
攜手公益行。2017年起,泉州市古城辦、市文旅局聯合舉辦了15期古城講解員培訓班,近萬名講解員組成了一支講好泉州故事的龐大民間力量。志愿服務隊伍同樣龐大,泉州市文物保護中心建立一支100多人的文物志愿者服務隊伍,涵蓋文物專家咨詢、義務講解、義務巡查等領域。
在更廣的領域里,22個世界遺產點所在街道、社區建立“愛護遺產公約”,數百名義務講解員、上千名志愿者自愿參與世遺講解、保護,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生、共融”良好格局。推動形成以預防性保護為基礎、跨部門跨領域高效協作、保護利用協同發展的泉州世界遺產管理體系。
突出價值優先 強化世界遺產價值研究運用
從古時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刺桐,到如今的世遺城市——泉州,文化和遺產從來不是束之高閣之物,而是生動地存活于市井煙火之中。申遺成功三年來,泉州加強世界遺產展示闡釋,一方面推動高水平的開放展示,一方面提升多維度的活化利用,讓考古成果人民共享。
《世界遺產“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突出普遍價值研究》《泉州文物(國保篇)》《石質文物集萃》等泉州文化遺產叢書相繼出版,把泉州精彩傳遍世界,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
市舶司遺址、南外宗正司遺址、德化窯遺址、安溪青陽冶鐵遺址等考古發掘10余批次,《泉州城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南外宗正司遺址考古發掘報告》《安溪青陽冶鐵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泉州百年考古文集》等研究成果相繼印發,有效擴大泉州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
德化窯、永春苦寨坑窯、晉江金交椅山窯列入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其中德化窯、永春苦寨坑窯同時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
中文、英文、日文、韓文、閩南語共5種語言的泉州世界遺產智慧講解,系統講述22個泉州系列遺產點,實現游客一鍵掃碼盡覽遺產故事,讓海內外游客可以無障礙、沉浸式感受“刺桐夢華錄”中千年前宋元中國的繁盛景象。如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等15個展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
活化的基礎是保護和研究。在泉州,“系統”“整體”是見諸世遺保護、交流、共享等多種場合的高頻詞。
飽經800多年風雨、滿身斑駁的一尊南宋石翁仲,立于南外宗正司遺址旁,見證著南宋趙氏皇族南遷泉州的歷史,見證著泉州往昔的輝煌,也見證著泉州系統保護世界遺產的實踐。
泉州注重整體性保護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及其關聯環境,劃定近200平方公里的遺產區、緩沖區、景觀控制區,有效強化世界遺產文物本體及景觀風貌保護。以“具有中國氣派、國際影響力”為引領,推動泉州宋元古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和創新發展模式。
泉州天后宮、府文廟保護修繕工程,分別入選全國十佳文物修繕項目、全國優秀古跡保護推介項目,為全方位構建中國國際話語體系貢獻泉州力量,提供泉州經驗。
世界遺產考古研究計劃編制數易其稿,從泉州古城、多元族群、商品生產、運輸網絡、造船基地等方面入手,深挖世界和中國海洋貿易、海洋文明。
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頂級專家群對泉州城價值進行深入研究探討,一致認為“泉州古城或為全國唯一一個保持唐宋元明清肌理格局的古城”,當這個觀點廣為世人接納,折射出的是泉州對世遺價值研究持之以恒的耐心和韌勁。
實施品牌戰略 全面釋放世遺之城經濟效益
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微博發文:“簪花很美,泉州很贊。”
與大海一路之隔的豐澤區東海街道蟳埔村,已然成為流動的“頭上花海”。早上6點不到,不少簪花體驗館已經開門迎接第一撥預約客人的到來。“最快3分鐘就能盤好一個發髻,高峰期五六百人,一天下來這雙手就沒停過。”年逾花甲的簪花店店主秀珍奶奶笑道。在更大的世界舞臺上,簪花元素頻頻閃耀——世界旅游小姐全球總決賽、新加坡獅城國際電影節、巴厘島2023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時尚周……蟳埔村高峰期單日客流量突破8萬人次、車流量日均5000輛次、村民人均月收入節節攀升……一個個具體的數字讓這場從“花”中被喚醒的“火”變得更加直觀:一朵小花催生億萬產業,帶動村民蹚出一條新的致富振興路。
以簪花為引,撬動世遺之城的產業富礦。泉州搶抓流量爆點,各區域及時跟進,服務配套整體提升,新業態、新模式、新項目紛紛落地,文旅經濟抓住“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機遇,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宋元中國看泉州”抖音話題量超15億。上百部影視作品、綜藝節目在泉取景拍攝,泉州成為新晉“頂流”城市。
在今年“7·25”泉州世界遺產日到來之際,泉州市組織主流媒體記者、網絡大V沿著“深滬灣—萬壽塔—六勝塔—石湖碼頭—江口碼頭—真武廟”,重走世界遺產專家現場考察線路,沉浸式體驗宋元時期遠洋商船進入刺桐港之盛景。
以海絲文化為內核,融入璀璨奪目的非遺和美食元素,串聯起541公里海岸線上的景點(區),著力打造首條“海上看泉州”旅游線路,正是泉州為持續擴大“宋元中國·海絲泉州”世遺品牌給出的“新答卷”。
同時,以世遺和古城為重點,多層次、全媒體開展“宋元中國·海絲泉州”世遺文旅品牌營銷。2023年2月16日,全省首個地市級國際傳播中心——泉州海絲國際傳播中心成立,以“海絲”為特色的國際傳播中心推動泉州“朋友圈”蓬勃壯大。“宋元中國·海絲泉州”城市品牌標識的正式發布,海絲國際藝術節、海絲泉州戲劇周等活動的生動演繹,“宋元中國看泉州”“簪花圍”“蟳埔女”等20多個網紅“爆款”的陸續涌現,向全世界傳遞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形象,展現了開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中華氣度。
隨著“世遺”IP逐步形成,泉州成為生活化、沉浸式體驗文化旅游的最佳目的地。2023年,全市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接待游客總數量、增速及旅游花費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今年國慶黃金周,全市接待游客665.58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入境游客數量躋身全國第三,刷新紀錄。
潑天的熱度在線上同樣“熱辣滾燙”,圍繞世遺、古城,泉州策劃開展“探見泉州”“世遺泉州推薦官”抖音挑戰賽、“宋元中國看泉州”網絡大V探秘體驗等新媒體營銷,讓心馳神往的網友在天南海北也能一飽眼福。這些“流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留量”,在小宇宙播客、豆瓣等青年社群,旅行者現身說法、主動代言,將泉州與“好吃好玩有文化”密切關聯,向世界宣傳推薦泉州。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