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市兩會和市民營經濟發展大會部署,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部門職能作用,出臺促項目落地、助企業解難、優執法監管等三方面共12條具體舉措,服務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開門穩”“開門紅”。具體措施主要包括:
一.全力保障重點項目落地
以2023年度884個市重點項目為首要服務對象,對照環評審批權限,一一責任分解,項目落實到人,定期調度管理,做到全市環評審批“一本賬”。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點項目,實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對環境影響風險可控的項目,實行容缺預審,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對存在環境制約因素的項目,及時告知建設單位存在的審批障礙,指導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進行優化調整,促進項目盡快符合環評審批要求。
二.簡化小微企業項目環評管理
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未作規定的建設項目,原則上不納入環評管理;對酒、飲料制造業等26個二級行業,僅位于工業建筑中的納入環評管理,家庭作坊式的免于辦理環評手續;對農副食品加工、設備制造等可以通過排污許可登記管理的行業,以及環境影響很小的蛋品加工、餐飲娛樂洗浴場所、農業墾殖、普通倉庫等40個二級行業不再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對需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等級公路、城市道路、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水處理廠等項目,位于相同行政區且項目類型相同的,可“打包”開展環評審批。
三.靠前提供精準審批服務
堅持“無事不擾”與“服務到家”相結合,對臨近開工但尚未辦理環評手續的建設項目,主動為建設單位提供環評咨詢服務,確保政策傳達到位、責任落實到位、審批服務到位。對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項目,指導建設單位及早啟動、加快編制環評文件;需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指導建設單位在建成投產前完成網上備案;依法無需開展環評的,明確告知建設單位。
四.優化排污權指標高效配置
指導各地立足轄區發展需求,充分挖掘總量減排潛力,深入實施一批重點減排工程,及時核定和收儲主要污染物削減量。將部分政府排污權儲備量以優惠價格投放到海峽交易中心線上超市,持續推行平價出讓、隨買隨辦等措施,保障新上項目所需指標。優先滿足本市轄區內重點項目排污權需求,列入省級、市級、縣級重點建設項目,分別享受出讓價格為基準價格的50%、60%、80%。
五.加強環評中介機構管理
建立政府、企業、中介三方互動機制,試行中介服務合同報備制度,明確環評編制時限,通過從合同委托到審批辦結的全流程、全方位監管,有效縮短環評編制時間。嚴厲打擊環評弄虛作假行為,建立進入環評中介超市的環評編制單位“紅黑”名單制度。抓嚴抓實環評文件質量關,按月對全市審批的環評文件編制質量進行考核通報。
六.牢牢守住環境準入底線
充分發揮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作用,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堅決防范高污染、高排放、低水平的落后產業、落后項目向我市轉移。督促建設單位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確保環評批復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設施、措施落實到位。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污染防治措施,切實落實事中事后監管責任,加強對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
七.實施企業環境信用動態評價制度
將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分批次納入參評范圍,實現環境信用評價全覆蓋,并根據企業信用狀況變化,進行動態修復和調整。評價結果分為誠信、良好、警示和不良,根據評價結果,對企業實行分類管理,對“環保誠信”和“環保良好”企業,減少監督檢查頻次,并將結果抄告相關部門進行信息共享。
八.實施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
推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環境管理水平高、環保信用評價佳、環境守法情況好的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實行無事不擾。正面清單企業被雙隨機抽查到的,可免予現場執法檢查,或推行非現場執法方式。
九.落實污染源“雙隨機、一公開”執法工作
依托福建省生態云環境監察執法系統,建立污染源信息庫,將全市污染源分為三類(一般排污單位、重點排污單位、特殊排污單位),按比例分類實施抽查。將“清水藍天”、“排污許可”等各類專項執法行動與隨機抽查緊密結合,協同開展,減少重復檢查。
十.推行包容審慎執法制度
修訂完善《泉州市生態環境局不予行政處罰事項清單(試行)》《泉州市生態環境局減輕處罰事項清單(試行)》《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從輕處罰事項清單(試行)》等三張清單,對非主觀故意、首次違法、輕微且沒有造成明顯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不予處罰,對符合減輕、從輕裁量的處罰情形依規進行辦理。
十一.推進企業環境信用修復機制
推行生態環境系統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機制,違法行為相對人在一定期限內主動糾正違法行為、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消除不良影響的,在規定的公示期屆滿后,可以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生態環境部門提出信用修復申請,經審核符合條件的,由生態環境部門對其官方網站的行政處罰信息進行終止失信信息公示,讓違法企業有糾錯的機會,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十二.堅持寓精準幫扶于監管之中
推進污染物自動監控、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應用,實現污染物排放精細化管理,持續優化企業排污趨勢研判和預警提醒,督促企業主動整改,讓生態環境監管更有溫度。深入開展生態環境普法宣傳,制作簡明易懂的普法宣傳材料,以工業園區、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企業為重點,開展“送法入企”活動,靠前服務,推進對企業面對面、點對點的普法宣傳,精準幫扶企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