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豐澤區圍繞貫徹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緊扣市委、市政府“1+3+2”專項行動,錨定中心之城、創新之城、服務之城、未來之城、美麗之城和科技創新先行區、都市產業集聚區、時尚休閑引領區、區域交往中心區、宜居宜業樣板區“五城五區”目標愿景,制定豐澤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5610”專項行動方案,圍繞更新提速、產業提級、商圈提檔、招商提效、企業提質、民生提標等6方面,分別謀劃10項重點工作,強化黨建引領,大抓落實、狠抓落實,聚力培育最優產業、建設最美城市,勇當做大做強中心城區主力軍,加快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核心區。
一、拼更新提速,拓展發展空間
主動融入泉州中心城區一體化規劃建設大盤,深化“抓城建提品質”專項行動,以建好“三個1萬畝”為抓手,堅持新老并重、內外兼修,同步推進城市設計、業態規劃、招商引資,推動片區更新成為“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增量,迅速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布局。一是建好1萬畝新區。對標“省內領先、國內一流”,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南埔山、西華洋、后埔、南濱江等已凈地片區開發建設,重點推進50平方公里的海絲新城核心區和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的建設和業態導入。二是拓展1萬畝空間。快速推進東海后渚蓮垵、東海金崎、東寶工業區、金鳳嶼等片區征遷,再騰挪1萬畝發展新空間,今年持續推進17個征遷凈地項目,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房屋簽約103萬㎡、房屋拆除61萬㎡、土地征收2392畝,解決7個超十年的征遷歷史遺留問題。三是改好1萬畝舊城。累計投資6600萬元,高品質推進18個老舊片區改造,補齊公共服務、功能配套短板,讓老舊空間煥發嶄新活力,全年預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440戶,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二、拼產業提級,夯實發展基礎
加快盤活現有閑置或低效產業空間,按照“留改提拆建”模式,建設一批標準化園區,重點打造數字經濟、建筑服務、中央商務、中央法務、知創、電子商務、人力資源、裝飾設計、時尚休閑、影視文化等10個特色鮮明、品牌突出、服務高端、配套完善的產業社區,并將“組織鏈”嵌入“產業鏈”,打破條塊、體制、隸屬、層級的壁壘,打造紅色矩陣黨建品牌群,推動豐澤區生產性服務業向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發展。一是堅持規劃布局先行。強化系統思維,立足豐澤實際,充分考慮各園區特色資源和產業基礎,明確各園區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數字經濟產業園重新規劃,總占地面積由1017畝擴大至4230畝,加快建設三期項目,積極引進優質數字經濟產業項目,致力打造海西數字經濟發展標桿。二是加快推進園區建設。牢牢把握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政策帶來的戰略機遇,對夾雜在舊城區、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效益低的成片工業園區,先行先試盤活存量、提升效益,成洲工業區改造成泉州建筑服務產業園,目前入駐企業超269家,1-7月完成產值15億元。高效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連片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力爭80%以上的產業和生活配套需求在產業功能區內解決,數字經濟產業園2023年1-10月新建標準化廠房、配套用房面積24.08萬㎡。三是加速引導產業集聚。結合園區實際及產業現狀精準施策,深入開展產業鏈配套協作招商,以租賃補貼、金融扶持等大力吸引企業入園入樓,今年預計全區規上工業企業入園率提升至50%以上、在園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60%以上。四是加強專業運營力量。借力專業機構組建園區運營公司,統一負責園區的日常運營、物業管理等工作,提升園區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水平。出臺科學規范高效的園區運營管理考核機制,完善運營機構準入退出機制,改變以往專業運營機構只進不出現象,避免無序、低效運作。
三、拼商圈提檔,提升消費潛力
商圈是重要的消費載體,彰顯城市的繁榮與活力,豐澤堅持改造提升和新建培育并舉,推動6大成熟商圈和4大新興商圈協同發展。一是成熟商圈抓配套完善、提檔升級。對浦西商圈、泉州商城商圈、東海大街商圈、東海泰禾商圈、城東商圈、領SHOW天地等6個成熟商圈,進一步完善周邊配套和基礎設施,改造升級商圈數字化、信息化服務,完善商圈夜景亮化,融入國際、時尚、智慧等元素,持續提升消費環境、消費品質。二是新興商圈抓對標一流、高端建設。對中央商務區商圈、華大商圈、動車站商圈、云山商圈等4個新興商圈,搶抓品牌經濟、首店經濟,厚植“海絲”等文化底蘊,推動商圈設施“精雕細琢”,著力建成沉浸式、體驗式、特色化的消費新場景,打造區域消費中心的靚麗新名片。
四、拼招商提效,增強發展后勁
扎實推進“抓開放招商促項目落地”專項行動,形成全員招商、開放招商良好氛圍。2023年已簽約項目128個、總投資1225.56億元,其中,正式合同項目120個、1060.06億元;框架協議項目8個、165.5億元;已開工項目64個,開工率53.33%;已履約項目101個,履約率84.17%;已到資項目79個,到資金額87.24億元。一是完善招商機制。制定“全員開放招商 做強都市產業”招商方案,建立招商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區招商服務公司和10個產業招商小組,引入招商大使、外派駐點等各方力量。實行周碰頭、月點評、季度通報制度,及時提級研究解決重大問題、重大項目。對項目招商實行全周期閉環管理,壓實各環節主體責任,明確年度量化考評細則。推行項目協同模式,完善“街道、部門協同招商項目分享”機制。二是明確主攻方向。緊緊圍繞都市產業發展布局,聚焦高端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目標,主攻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建筑服務業、金融產業、醫療康養、影視文化、人力資源、商貿服務、文旅產業、知創產業等,瞄準500強企業,力爭引進各行業“引爆性”項目,形成產業乘數效應。三是強化要素保障。樹立項目要素匹配導向,強化財政、金融、政府產業基金等支持力度,重點向引領性、高成長性項目傾斜。鼓勵和引導銀行、創投、保險基金等參與各類專項產業基金和重大產業項目。圍繞項目簽約、落地、開工、建設、運營全過程,根據階段性需求提供精準服務,推動招商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產生效益。
五、拼企業提質,優化經濟結構
大力推動企業提質增效,按照“強二產、優三產”的思路,力爭用3-5年時間實現“7個倍增”,加快制造業向高新化躍升,服務業向高能級延伸,助推產業轉型升級。一是龍頭企業倍增。圍繞工業、商貿、建筑業、商務服務、生活服務、高新技術等6大領域,每個領域培育10家龍頭,重點扶持,推動上市,力爭納稅超千萬企業實現倍增。二是納統企業倍增。建立小微企業梯次培育庫,健全“提升一批、招引一批、儲備一批”滾動培育機制,推動規上工業企業、限上服務業、規上建筑企業等實現倍增。三是總部經濟倍增。重點依托各產業社區、樓宇等載體,出臺引導企業增資擴產政策,力爭總部企業、納稅超千萬樓宇實現倍增。四是高新技術企業倍增。重點發展數字科技、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時空科技等產業,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倍增。五是新興產業倍增。瞄準發展元宇宙、人工智能、區塊鏈、文旅影視等領域,努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未來頭部企業,推動新興產業規模集聚倍增。六是高端服務業倍增。對標全國先進制造業城市服務業最發達地區,大力發展軟件信息、工業設計、知創、金融法務、會展文旅、現代物流、高端酒店等產業,推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和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實現倍增。七是高層次人才倍增。深入實施“港灣計劃”“涌泉潤澤”等專項行動,力爭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實現倍增。
六、拼民生提標,增進人民福祉
致力打造中心城區民生服務品牌,堅持每年把近八成財政支出投向民生領域,不斷提升民生品質。一是補治理短板。加強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推行“黨建引領 一網統管”機制,下沉資源和力量,有力有序推進“黨建+”鄰里中心建設全覆蓋。在8個街道各選取一個面積0.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0.5萬-1萬人的片區作為試點,完善基礎設施、黨建等配套,建設一批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城市完整社區樣板工程。二是補教育短板。認真分析預判片區入學需求,策劃實施64億教育工程包,加快啟動華大南埔山五中分校、后埔五中分校、城東九中分校、泉州實小分校、師院附小分校等學校建設,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新城疏解,積極引進一批國際名校、高端名校,補齊高端優質教育資源短板。三是補醫療短板。高度關注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持續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策劃實施10億醫療項目工程包,持續擴大衛生資源供給,推動正骨醫院北峰院區投入使用,加快東海、北峰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力爭吸引更多服務能力強、擁有高新技術的醫療項目落地。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