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入“融媒通兩會”
民營經濟是泉州發展最大特色、最大優勢和最寶貴財富。在“晉江經驗”指引下,泉州民營經濟經歷了從探索發展到提速發展、跨越發展再到高質量發展的歷程。當前,泉州民營經濟正處于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勇當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主力軍,對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發揚“敢為人先、愛拼敢贏”精神,推動民營企業再出發、再創“晉江經驗”新輝煌具有重大意義。如何進一步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推動民營經濟做大做強?本期“融媒通兩會”工作室訪談,邀請代表委員和部門一把手,暢所欲言、建言獻策。
嘉賓名片
廖良結 市人大代表、市發改委主任
蘇梽芳 市政協委員、華僑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副院長
李明鋒 市政協委員、福建鳳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鳳竹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
獲得感
政策完善
民企發展韌性十足
廖良結:2024年新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家發改委就在泉州晉江召開傳承創新“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肯定泉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釋放出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信號。
去年以來,我們聚焦發展所需、企業所急、政府所能,進一步構建和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1+N”政策體系。通過系列政策的出臺,泉州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充足保障,營造更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泉州持續打造“創新鏈”“產業鏈”“法治鏈”“服務鏈”“資金鏈”“土地價值鏈”,助推民營企業內生動力、發展韌性不斷增強。
堅守本業
企業在大風大浪中屹立不倒
李明鋒:20多年了,企業在眾多大風大浪中屹立不倒,靠的還是堅守本業,專心深耕自己的領域。在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中,泉州的民企始終守好“實體經濟”,務實前行。即使在疫情期間企業發展面臨困難時,鳳竹集團仍始終專心致志做好紡織、環保這兩塊主要業務,保持核心競爭力,將不適合良性發展的個別產業部門剝離掉,最終給企業帶來的是更加健康和長久的發展。
“泉州速度”
營商環境躍上新臺階
蘇梽芳:2021年開始,我們的課題小組就一直在做關于泉州營商環境調查研究。近年來,泉州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切入點,圍繞便利度的提升優化營商環境,成效顯著。一方面,全市營商環境總體水平躍上新臺階,2022年泉州以總成績全省第二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多項指標全省領先。另一方面,經營主體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在開辦企業、財產登記、知識產權保護等重點領域深入改革,形成多項“泉州速度”。還有,各個縣(市、區)都有因地制宜的創新舉措,在服務企業方面有很多探索與優化。
新期待
深耕鏈條
推動民企形成“新質生產力”
廖良結:新的階段,如何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一方面仍然要高舉科技創新旗幟,助推泉州的民營企業加快科技創新力度,持續深耕“創新鏈”等,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另一方面,要下大氣力深化開放合作,鼓勵民營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分工,引導民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此外,要持續培育好“產業鏈”,著力構建更多萬億級產業鏈群,抓好招商引資,把服務本地制造業企業增資擴產作為最大最好的招商引資,繼續做好要素保障,打造公平環境,幫助企業輕松上陣。
新的一年,泉州營商環境將如何進一步優化?目前市發改委正加快起草泉州市優化營商環境下一個兩年行動,將通過“3+2”等行動進行優化提升。“3”就是圍繞“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進一步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場化環境,尤其是對民間投資主體設置的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做法進行清理和廢除。進一步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化環境,發揮市金融一體化調處中心的聚合能力等,最大限度降低執法、司法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進一步打造開放包容的國際化環境,將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把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泉州城市影響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用心打造。
聚焦主業
企業必要時要做好“減法”
李明鋒:泉州民營企業要深度聚焦自己深耕的領域,甚至在必要的時候,為企業“瘦身”。不少民營企業發展到集團化的程度,集團公司里的一些行業可能已經沒有上升空間,那就要統籌考慮,做好“減法”,將重要的精力聚焦在主業上。
深層推進
打破數據信息共享壁壘
蘇梽芳:積極對標國內一流甚至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城市,應當客觀看到,泉州與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先進地區對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泉州應聚焦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層次推進數據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壁壘,深化互聯網數據服務,真正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金點子
找準賽道
關注細分領域和科技賦能
李明鋒:民營企業在轉型過程中,要更多關注相關賽道的一些細分領域,注重科技賦能。比如鳳竹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關注到紡織行業必經的污水處理環節,衍生了在環保污水處理上做好標桿的愿景。此外,今年企業還與石墨烯研究機構合作,探索新的環保科技舉措,助推企業持續繼發內生動力。
優化環境
以增強企業獲得感為導向
蘇梽芳:我們發現一些領域仍出現隱性的市場準入限制、不合理審批許可、不規范監督執法現象,建議要以增強企業獲得感為導向優化營商環境,而不是以管理便利為導向推動營商環境提升,持續提升企業獲得感。
下期預告
“融媒通兩會”工作室將邀請代表委員,圍繞“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展現更大擔當作為”話題,展開討論。
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參與話題討論:1.登錄“泉州通”APP,進入“聚焦市兩會”專題,在“融媒通兩會”留下您的意見建議;2.登錄泉州網,在直播泉州@泉州兩會留言;3.在泉州晚報、東南早報、泉州網、泉州發布的官方微信或微博留言;4.撥打泉州晚報社24小時熱線96339留言。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